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捡漏大师 > 第338章 潘家园

第338章 潘家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来自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南方小贩主要出售古代铜镜、古代陶瓷、新玉和钟乳石。卖日本瓶、炭盆、伪满洲旧物的,从口音就能听出是东北人。

京都本地的商贩不聚在一起,没有特色,商品很多,瓷器、玉器、杂品、屏风插页、公务行李箱、旧怀表、水烟、鼻烟壶等。另外还有专门搞游击战的“行商”,当场拿货,现拿现卖,游走在客人之间,靠嘴皮子吸引买家,能骗则骗,每卖出一个物件,就换一个地方。

由于卖家必须有当地出版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大部分是京都人经营的,主要是旧书、旧书旧杂志、画册等的新版,民国时期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章,还有文革前的各种画册、杂志、连环画,还有各种旧邮票、旧信封、旧明信片。

前院左侧为旧硬木家具,主要经营红木、红木太师椅、可卡箱、万历柜、仿古架、隔板、大屏幕、明式盆架、各种木雕花板等。因为家具重,大多是当地人操作。

后场10排大棚内有2000多个摊位。虽然摊位比较分散,随意挑选,听口音,看摊位,但也不难分辨出各省商贩相对集中。

据说这样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互相照顾。

阿龙没有叫人开车送,而是带着陈勇步行沿着一条小道往外走去,这条小道保卫更加严密,每隔一百几十米就有一个哨卡,两人连过了十多个哨卡才走出了这条小道,就来到一条步行街。

今天是周六,步行街到处都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陈勇跟着阿龙穿过步行街,就看到了一面墙上有七个大字,写着“潘家园旧货市场”。

现在这时候的潘家园与记忆里的又不一样,现在的装修没有后世那么华丽,整个潘家园建筑外墙都涂上了灰色的墙体,远远看见觉得内敛古朴。

陈勇和阿龙迈步走进了潘家园内,可能是周末,人从四面八方进来,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每一个摊位都围满了人,或蹲或站着,这些人都是收藏梦想的发烧友,都是业内捡货的人。

京都和天津距离很近,所以天津的商贩数量最多,主要经营小古董,比如文房四宝和杂七杂八的物品。

河北的商贩大多卖陪嫁瓶、小木块、旧字画。

山西人主要经营青铜器、铁器、石佛,如明清时期的战国鼎、瓦梁30、铜带钩、铁钟、铁炉等。

戴小白帽的甘肃人集中卖原始彩陶。

穿长袍的藏民专门卖镀金佛像、佛教乐器、天珠、手串、玛瑙和唐卡之类的。

潘家园艺术市场作为京都的一个景观,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热闹和壮观,也吸引了许多来这里观光、闲逛和观看热闹的中外游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逛古玩摊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投资和收藏的方式。

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把艺术兴趣和投资效益结合在收藏活动中,成为“熊掌”和“鱼”。

这可能是所有逛摊的人的共同期待。

古玩市场分为前市场和后市场,前场右侧是古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