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她知道的太多了(重生) > 37.第三十七章

37.第三十七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此次捐资赈灾的美名,又几乎都被林家给占去了,不免有些人就暗地里恨上了林家。再则,二十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林家却是说捐就捐了,更是让人暗地里揣测林家的家底几何。就如陆彦泽一开始所料,林家此次自是不免犯了众怒。

这场捐资筹款一直持续了十天,林静月听说京城有些脸皮厚,背景硬的富商听到了消息就索性称病闭门不出。结果魏宁和陆彦泽两人居然直接派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上门,拿着长长的捐资者名单对着那些装病在床富商从头到尾把各家所捐数额念了一遍,然后笑眯眯地问人家要捐多少。

如果对方的回答含糊其辞,或者有意回避,那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就说,无妨,他们知道他有一片报国之心,只是病得糊涂了,说不清楚。那他们就帮他在府里挑几个东西捐出去,以表心意就好。那些富商家中随便都能找出几样价值连城的宝物,哪能让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顺便乱翻,到时候好东西被顺走了都有苦说不出。只好自己乖乖起身斟酌着捐个差不多的数额了事。【晋@江¥文&学&网】

还有一些富商干脆直接哭穷,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就说,既然没钱,你府里还养这么多下人做什么,不如我们帮你卖了换点钱,捐出去表个心意就好。那些富商一听就吓坏了,他们哪一个不是妻妾子女成群的,若是东厂和锦衣卫不长眼甚至是故意地把他们的妻妾儿女给当成下人卖了可怎么好。他们也只好自己乖乖地掏钱捐资。

林静月听到宝珍向她转述这些打听来的事时,顿时就笑倒在榻上,笑骂魏宁和陆彦泽这两个人太流氓。若是平时,魏宁和陆彦泽为了皇上的威望声誉着想,定是不能这样强逼着那些富商捐资。可如今舆论却是站在他们这一边,林家和一众富商都捐了,这些人不小捐一些意思一下未免要被人说为富不仁。所以魏宁和陆彦泽让东厂和锦衣卫软硬兼施着逼着这些人捐款非但不会受人非议,反而大快人心。

她知道的太多了(重生)

那日林玄宵去了前院之后,居然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脸面,当着正与贺氏商量此次捐出二十万两白银后,林家各商铺之间的资金流动急调问题的各大掌柜的面,向着贺氏斟茶下跪认错。

林玄宵代贺氏执掌林家生意已有多年,他在生意场上雷厉风行,手段干练,在各大掌柜面前一向极有威信,虽说各大掌柜第一服从之人一定是贺氏,但也无人敢看轻林玄宵。如今见林玄宵竟然这般当着他们给贺氏斟茶下跪认错,丝毫不在意他的这番伏首低微之态被他们看去,全都是惊讶无比。

林静月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很吃惊,接着又觉得很欣慰,林玄宵虽然极易为情所累,但极为重情这一点也是他最为难得的优点。他是真心敬重贺氏,请清自己以戚戚之心误解贺氏之后,他便觉自愧。他又不像许多人那般,越是愧疚越是不敢面对,反而以最正重之姿,坦坦然去向贺氏认错。 【晋@江¥文&学&网】

接下来的事情全都在往林静月预想中的方向发殿,林家因此次为青川赈灾一事号召京城一众富商捐资筹款,又主动捐出二十万两白银而在京城博得了极高的赞誉,朝廷更是下了特旨嘉奖林家,按大齐军民捐纳惯例给林家老爷林宽授荣誉散官衔。

而这一切全都是林家开了一个好头的缘故,是以无论是韩贵妃还是燕王至少如今在明面上是动不得林家的。至于暗地里他们会有何动作,那就只好见招拆招了。反正如今他们林家虽是暂时傍上皇上这个大靠山了,只要燕王和韩贵妃动手脚让她抓到把柄,她就想法子一状告到皇上那去。以她对赵老爷的了解,赵老爷就算不会惩罚燕王和韩贵妃,也不会对林家坐视不理的。

在这为青川赈灾筹款的十天里,唯一让林静月闹心的就是王家和德妃果然还是不死心,隔个一两天德妃就要下旨召她进宫沏茶。而每次只要她进宫沏茶,皇上就一定会到德妃的玉明宫里来品茗,然后当天必然留宿玉明宫。

是以,这段时日简直是德妃自韩贵妃入宫这六年来,连续承宠次数最多的时候,德妃这段时间里心情好得脸上都快笑出花来。她自然就更不放过林静月,只是也因为自己这段时日频频承宠,德妃似乎觉得这样利用林静月来邀宠更好,倒也不急着把林静月送上龙床。

可就算如此,林静月也对去德妃宫里沏茶一事略有反感,她对于帮德妃邀宠,卷进德妃与韩贵妃之间的争斗一点兴趣也无。故而每日都期盼着能早点与贺氏一起离开京城,前往临州。

临州离她的故乡泰安很近,她想若是可以她就回泰安崔家老宅看一看,那老宅里也有一棵棠梨树,远比韩府里韩庭为她种的那棵年岁更长,是她出生时,她前世的父母亲手为她种下的,也不知如今还在不在。

大齐自武帝时起就与北方犬戎战事不断,各种军需物资短缺,故而开了捐纳之例,军民可通过向朝廷捐纳钱粮而得授冠带,散官,旌表,立石题名,封典等。纳粮二百石就可得授从九品将士佐郎文散官街,每往上加授一级加纳粮二百石,但都控制在正七品以下,少有特例。

而此次由于是林家带头号召筹款,又捐资数额巨大,皇上便破捐纳授衔低于正七品之例,特授林宽正四品中议大夫街。又给封氏封典,封为正四品恭人。还由皇上亲自题字,书“德善之家”四字,给林家赐匾。匾额一送到林府,就立刻被挂在林府前院正堂中,原本正堂名为荣安堂,这匾额一挂上去,贺氏立刻就将荣安堂改名为德善堂,要求林府上下全都改口,以示尊上之意。

一时间,林家的德善之名传遍京城,整个京城一连几日街头巷尾间都是对林家的赞誉。林老爷走到哪里就被人夸到哪里,天天笑得合不拢嘴。想他长子林玄奕在朝中兢兢业业三年,一路撒钱钻营也就爬到了正六品的户部主事之位上。结果他什么都没做,莫名其妙林家就成了大齐有功之家,自己还得了个正四品的文散官之衔光宗耀祖,他如何能不得意。

虽说这个中议大夫不过是个虚衔,既无实职也不支俸,但就算是正四品的虚衔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的。京城其他捐资者虽也有各自得到授衔或封典的,但都没有超过正七品之例的,更无林府这等由皇上亲笔赐匾的风光。【晋@江¥文&学&网】

那些不得已只能跟着林家捐资的商贾们,想到平日想得个正七品的虚衔或者冠带来荣耀乡里,最多也就是个一两千两银子的事。可如今被逼着吐了几万两,却也只得了这样一个既无实职又不支俸的虚衔,要来何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