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后起居注 > 皇后起居注 第188节

皇后起居注 第188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载着女医们的大船悠悠荡荡地离开通州码头的时候, 一艘不甚起眼的官船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码头处停泊。刚来到码头附近的朱祐槟、朱祐楎以及朱祐枟匆匆迎了上去, 神色各异地注视着从官船上下来的男子与他怀中抱着的幼儿。

“二哥!”温文尔雅的朱祐槟脸上带着欣喜之色, 打量着那位年轻男子——兴王朱祐杬。与离京时相较,蓄起短髭的朱祐杬瞧着仿佛稳重了许多,乍看上去,年纪竟是与皇兄仿佛。“一路上可顺利?没想到你才动身两个月便已经到了。皇兄接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时很是惊喜, 赶紧吩咐我们前来迎你。”

朱祐杬微微一笑,扫了扫面前的三位弟弟:“这么些年不曾觐见祖母、母后与皇兄皇嫂, 我心里实在激动, 便命人日夜兼程, 自然快些。如今江河上也没有甚么水匪盗贼, 一路行来甚是轻便。”说着, 他又低头对怀里的孩子道:“来,大哥儿,唤四叔、五叔、六叔。”

孩子眨了眨眼, 奶声奶气地跟着唤道:“四叔,五叔,六叔。”

朱祐槟三人立即应声,纷纷从怀里拿出给他的见面礼。孩子不知该如何拒绝,懵懵懂懂地收在怀里,便往自家爹手里塞:“给爹爹。”

谈允贤浅笑道:“我可是好不容易才说服她。毕竟她年纪大了,就算身边有伺候的人,孤身南下我们也不放心。而我年轻力壮,便是行得再远也能熬得住。而且,这一回我的相公和儿子也将陪我南下。儿子也到了该回乡考科举的时候了。女儿们都留在京中,正好能在祖父祖母跟前侍奉。”

她时年三十六岁,膝下三女一子。长女已经嫁在京中,次女相看好了婚事,婚期在一年之后,幼女也已经九岁了。三个女儿都学了医术,平日里在济慈堂里帮忙,迟早都能独当一面,唯一的儿子则仍选择科举之道。

张清皎望着她,温声道:“那我便祝谈娘子此去平安。”一位用有悬壶济世信念的女医,值得她尊敬。

几日后,趁着运河尚未结冰,谈允贤与李婆婆带着皇后懿旨与御赐的济慈堂牌匾,由通州码头登船南下。与她们同行的,还有吴氏以及李婆婆的两位尚未出师的弟子,以及十名谈家出身一个能顶半个医女的丫鬟。

而早已有谕旨由张伦带着,五百里加急发往南京皇宫,命守备太监负责改建一座五进大宅子为南京济慈堂,同时吩咐南京锦衣卫安排人值守济慈堂外。

朱祐杬神情格外温柔:“好, 爹爹给你收着。”他与弟弟们寒暄了几句,抬眼又见几位宗人府与礼部的官员还在行礼,便点点头让他们起身了。朱祐槟遂引着他登上马车, 一直不曾说甚么话的朱祐枟默默地进了同一辆车。朱祐槟与朱祐楎兄弟俩对视一眼,默契地让他们俩独处。

马车徐徐朝京城驶去,朱祐杬打开窗,让孩子攀在窗畔好奇地看着外头。他自己亦是瞧了瞧,觉得码头似乎比三年前繁华了些,驿道上来往的车辆行人亦是越发多了,远远屹立的巍峨城墙倒是不曾变过,令他格外怀念。

朱祐枟沉默片刻,终是忍不住道:“二哥怎么突然就回京了?娘接到消息后,心里一直很担忧,茶不思饭不想……还禁不住哭了好几场。”有时候连他都有些受不住邵太妃疑神疑鬼的模样,可他又能怎么办呢?毕竟这可是他们的亲娘,一心为他们打算。

朱祐杬不答反问:“这几年,你们过得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_(:3∠)_

以目前的速度,年前搞不定啊

我决定,从明天(今天?)开始,争取双更

摩拳擦掌

第428章 兴王回京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