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后起居注 > 皇后起居注 第72节

皇后起居注 第72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祐樘默默地望着他——刘首辅最近多了一个雅号“刘棉花”,其意便是“不怕弹”。看看李裕,被弹劾得受不住,便主动求去了。可弹劾刘首辅的奏折足足有李裕的两三倍之多,他却始终厚着脸皮待在内阁里做他的首辅,不求去也不认罪。这样的好心态,竟然也会因弹劾而情绪失常么?他其实并不太相信。

“微臣已经知错,日后绝不敢再犯!望陛下能饶恕微臣这回的过错,微臣私底下也定然会去向王尚书致歉。”鉴于万安与尹直的先例,刘吉绝不吝啬于表现自己的演技,尽量将自己的形象塑造为皇帝陛下最欣赏的模样。内阁里就有两位模范,总之若是偶尔露了馅,便照着他们来演准没错。

“这一回便作罢,希望再也没有下一回了。”朱祐樘道,算是暂时绕过了他。徐溥刚入阁半年,刘健入阁不到一个月,此时就将刘吉赶走,以徐溥为首辅,未免有些经验不足。也罢,再等半年,以观后效。

虽然皇帝陛下没有处理刘吉,却还是将此事的始末说给了皇后娘娘知晓,末了叹道:“都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这般行事不计后果?他以为,只要能寻得借口,我就会真的相信无疑么?”

张清皎禁不住笑出声来:“怕不是刘首辅以为万岁爷性情宽容,就算是知道他寻的是借口,也不会揭穿他?他的想法确实没有错,万岁爷到底也没有揭穿他,只是让他遵旨行事而已。”堂堂内阁首辅,怎么说也应该是国朝最顶尖的聪明人之一,怎么还能做出这种掩耳盗铃的事呢?这种找借口的水平,拙劣得几乎和十来岁的孩子差不离了。

一为曾任吏部尚书二十余年的尹旻, 他一向能干, 却养了个不够省心的儿子。当年被李孜省、尹直、彭华乃至于万安等人一起构陷, 不得不自罪致仕, 至今仍闲在家里。选他的好处,自然是他是甄别人才的能臣,且有丰富的经验。可他虽被构陷, 教子不严却是事实,在部分言官看来也足够弹劾再弹劾了。

一为被先帝“强制”致仕的直臣王恕。王恕虽没有担任过吏部尚书,却曾经是南京兵部尚书,且一向敢于直言。无论是传奉官之事,还是当年李孜省等人弄权等事,他都频繁上疏毫不讳言。结果先帝受不了他的频繁上疏与谏言, 强迫他退休致仕了。在朝野之中,他名声最佳,而且也是位难得的良臣。最近, 起用他的呼声也很高。

仔细思索之后,朱祐樘选择了年纪稍长的王恕,决定先用他,再以合适的时机起用尹旻。毕竟,这位王恕老先生已经七十有余了,再不用他恐怕日后就没有机会了。尹旻不过是六十余岁,还能再等一两年。

却没想到,选了王恕,倒是惹出了一通事来。原因无他,因为朝堂内外弹劾刘吉的言官,必定会举荐王恕入阁替代他,于是刘吉刘首辅因此恨上了新任吏部尚书。恨上了,那便意味着他绝不会坐视王恕安安生生、勤勤恳恳地履行吏部尚书的职责。

就在这时候,有言官上疏,言辞激烈地弹劾三十多位官员,认为应该将他们降职的降职,免职的免职。按照常理,能受到弹劾的人,必定都是有名望的官员或者位高权重的官员。这里头的官员便有许多如同萧敬一般,明明能力出众官声也不错,却因些许小事被言官视为污点严重,必须严惩。

“他年纪也大了,我不过是想着给他留些颜面而已。”朱祐樘道,“朝廷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这才过了两三个月,我不想再驱逐一位首辅了。再者,不及半年时间,前朝阁老都被赶走,于我的名声也不利。”

凡事都须得考虑名声,就算他是皇帝也不例外,尤其不能让不孝的罪名盖在身上。短短几个月就将先帝的大臣都驱赶干净,难免会让人多想。因此,暂时留住刘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至少,周太皇太后便不会觉得反感。

“臣妾不懂这些,只知道,万事都须得辨明利害关系。”张清皎笑盈盈道,“若是于自己而言,此事的利远远胜过害,那便需要立即下定决心;若是利害相当,那便不妨再等一等,徐徐图之。”

朱祐樘沉思片刻,笑道:“你一直说自己不懂,但说出来的道理却往往正好切中了利害。这倒教我有些怀疑,你到底是真不懂,还是佯装不懂了。”

朱祐樘命吏部查明情况,再着内阁对这封弹劾奏疏做出合适的批复。谁知道,刘吉居然无视了吏部的存在,直接就在奏疏上做了票拟,按照他的固有印象洋洋洒洒地写了不少。王恕得知后,觉得自己这个吏部尚书被无缘无故架空了,立即上疏求致仕。

朱祐樘自然不会答应,知道是刘吉刘首辅从中作梗,他便直接将他唤到乾清宫,把奏疏给他,再一次重申:“先让吏部查明情况,内阁再议!”

刘吉当时也是一时鬼使神差,此时面对皇帝陛下隐忍的怒意,心里也有些淡淡的敬畏,于是颔首道:“都是老臣一时糊涂。原以为这些事老臣都知道,便无须经过吏部了,想不到倒教王尚书误会了。”

“不是他误会,而是这是朕的旨意。若是你当时有异议,便可提出,而非事后不遵旨办事。”朱祐樘道,注视着这位已经在成化朝习惯于党争的内阁首辅。他想不到,此人的性情竟是如此偏狭,居然会因言官的奏折迁怒他人。尽管他眼下看着像能臣,但也许怎么也控制不住骨子里的邪性。若是一直留他在朝堂里,指不定依然会扰乱朝堂的风气。

“微臣知错,望陛下恕罪!”刘吉立刻跪下来叩首,干脆利落地认罪。看起来他的表情还很是诚恳,满脸都是惭愧,很是真情实意:“微臣不该因他人的弹劾便迁怒于王尚书,只是最近言官弹劾得太多,微臣心里实在难熬……”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