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高武三国:自易命序列开始长生 > 第13章 涿江有庙现明王,东海王氏逐圣僧(6K)

第13章 涿江有庙现明王,东海王氏逐圣僧(6K)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是卢氏书院里,对正式弟子也只是传授三流武学,精英弟子才可炼就二流武学,代言人才可得到真正的一流武学传承,提前触及神通序列的仪式。

好的武学练出的筋肉劲力非比寻常,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都非虚言,月旦评龙虎榜上的人物都是如此,世家大族与镇国大宗在这些方面太有优势。

前者需至情至信,心灵无有缺漏,达成者无一不是历史上义薄云天的忠义之辈;后者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武功打磨,只练一门武学,将之精通到合一层次,皆很困难。

故而到了练皮,所有武师都会开始寻找强大的武学修行,实在不行就多修几门普通武学,以繁对精,也诞生了一批人物。

且好的武学有一个特征,便是涵盖‘下位’,也就是说只要路子相同、练法相近,武人是可以无损改修上位武学的,并不会冲突导致内伤等。

这也就成了世家大族与门派的一种发展、约束手段,先给下位武学,等到忠心后才可以习练上位武学,实力提升并无影响。

更有一种关于神通序列的说法,认为所修武学的‘方向与类型’也会影响适合己身的神通序列,倒不是说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只是早选定早准备,这便是平头百姓所不知晓的领域了,一些原因、秘密全都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中,根本不愿外泄,不加入便不知晓。

“山河谢过县令。”项稷接过户籍文书与捕头官印,心中不由泛起喜意,日后他也有了真正的安全身份,不必担忧那些平皋一脉与桃侯麾下的纠缠,且还在官府得了个职位,有了武学与兵器、人力的提供,自然是好事。

武师实力,县令恩情,完全足够坐稳捕头之位了,更不用说还是追风捕头这种时刻游走在外,搜集情报的闲散之位。

在朝廷内,捕头同属护龙山庄,也被划分了完整品级,即普通衙役、武者捕快、各类武师捕头、青绶捕头、银章捕头、紫绶捕头、金章捕头、神捕、总捕头;自青绶开始,地位便等同于县尉,但无实权处理政务,只有缉杀镇压之权,最后的总捕头兼任护龙山庄庄主,乃是皇帝直属,嫡系中的嫡系。

而目睹这些,卢平与高诱却面无异色,在他们的观念中,做事哪里有施恩不求回报的说法,名利皆是报,若施恩无回报,长此以往,天下谁肯施恩义?

不求回报,九成都是假仁假义,引人忘恩负义,自古以来,施恩义都要接受报酬才能长久下去,形成秩序。

“难怪衙门捕快这般吃香了,吃公家饭,还有完整的武学体系与神通序列知识。”

了解这些后,项稷不禁感叹,免费提供武学的衙门一下子显得诱人起来,毕竟对于散修强者而言,投效世家和门派,远不如直接效力朝廷,不仅有资源财物,还有主理江湖事物的权利和地位,并且不是客卿,没有上升的血缘和传承障碍,若立功晋升,更是可以得到相应秘籍。

另外,朝廷还有对应举孝廉的武举,为护龙山庄招收人手,这是让天下习武者有出头的一条路子,不至于只能依附门派和世家,若非朝廷的资源也是有限、不少强者习惯不受拘束的江湖生活,说不得护龙山庄早就将诸多散修收入麾下。

当然,门派和世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在这方面施加了很大压力,让皇室的实力不至于膨胀,保持在各方可以接受的水准,而且,门派和世家也在往山庄与朝廷里掺沙子,比如每三年一次的武举榜单少不得门派俗家弟子世家支脉子弟的名字。

涿县衙门内的百花武学与坤山武学便是朝廷创出的三流武学,足够纵横县镇之地了,而立功者与县衙实权者,更有机会一窥二流的朝廷武学,完美衔接,也是朝廷笼络人心的手段。

“背靠朝廷好办事,小友天赋异禀,也可借此习练朝廷武学,平步青云。”

“武学虽不影响境界突破,但却与实力真切挂钩,天关之后的神通序列也息息相关,也不得不考虑啊。”

卢氏族叔与县令纷纷开口,道出了武学的关键,也是世家大族不衰落的根基之一,除却垄断的神通序列外,他们还把持着高等武学这一核心。

正式踏入五大天关后,便对武学的需求极大,各式‘内劲’也会因武学的不同而打磨出不同的作用与强度,各种武学也有不同的‘锻体’方法,‘养身秘方’;虽然不至于武学差就不能突破、走的更远,但这却真切关乎到实力问题,武学越精妙,发挥的实力自然就越强。

抛开個人资质、单纯以正常人而言,三流武学习练者与二流武学交手,自然是不敌的,与一流武学交手,兔起鹘落间就是要被放翻的,练出来的‘体魄与内劲’强度也很难相比,‘打熬的效率、锻炼的区域、孕养的内劲都是差距’,除非能做到那传说中的‘至诚之心’或‘人武合一’的心灵境界,可这二者极难达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