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方芥舟和他的女人们 > 第56章 方述平也爱草兰子

第56章 方述平也爱草兰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往年,蒲塘里人这个时候,总要把宣传队的文娱活动搞起来。有时候在大队部,有时候就在桥口的姜明堂家里。一到宣传队集中,锣鼓钗儿,便全都动起来了。说到锣鼓钗儿,蒲塘里人其实倒不是很服原来做过和尚的夏果臣,蒲塘里人都非常服袁志勇。袁志勇是河西袁洪文家的老三。袁老三不瘸不疤,不瞎不麻,仪表堂堂,而且,他还有一个绝活儿:在蒲塘里,袁志勇的锣鼓钗儿敲得最好!上谱儿,而且,敲得有底气。蒲塘里的文娱,少了唱主角的什么周建华和草兰子当然不行,但少了袁志勇,也肯定寡味。你看那个《打虎上山》,袁志勇先来上几个“才才才,仓仓—才才才—”台子下面,人人喝彩,个个叫好。想当初,周建华演杨子荣,遇到这个锣鼓点子就怯场了,腿子撂不上去,鞭子也扬不起来。这时候,要老演员姜怀玉才行。姜怀玉一个转身,再一个亮相,然后手一抬,眉一扬,大步流星,然后快起来,然后飞,然后大衣拉开,黄色的大衣,拉开后是白色的里子。好家伙,跟电影上的童祥麟没有二样!再接着来一句二黄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那是真叫绝的了。而袁志勇那一头,锣、鼓、钹钗儿、云板和小糖锣一齐来,在旁边看的人都眼花缭乱了,可是袁志勇的点子一点不乱,跟怀玉配合得天衣无缝,怀玉动作做在点子上,志勇的那一套行头该重的时候重该轻的时候轻,当急则急,该缓则缓,一时台上台下,轰然叫好之声不绝于耳。你像那个三句半,四个人,第一个人拿锣,第二个人拿钹钗,第三个拿云板,第四个人是个小糖锣,慢慢腾腾的,转一圈打一次,咚咚咚咚锵,咚咚咚咚锵。一点不够劲,袁志勇看都不要看的。有时候,袁志勇也会在文场里跟着老连理拉上一阵子二胡子。二胡子不是袁志勇的长项,但已经相当不错了,差个把配乐的,袁志勇也能顶一顶。袁志勇是个人才。可是,却是个光棍。弟兄多,年纪就耽搁了,一耽搁,就找不到人了。蒲塘里的人个个都替袁志勇可惜。真的,一个多么好的小伙儿,硬是没有丫头子嫁他。袁志勇只有一样不好,烟抽得频,嗓子被呛成公鸭嗓子了,一嚷,三里路远都听到。一听到袁志勇的公鸭嗓子,就晓得他在跟老洪文吵架,你个老洪文对我老三不负责,连老四都能找到丫头子,凭什么不替我找!到了这个时候,袁洪文老头子的嘴就瘪了,袁老三啊,人得讲理,我做老子的心里也着急,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哪个儿子不肉疼?可是怎么办呢?四个儿子,总得有个把儿子找不上丫头子,要怪就怪这命。家就这么大,哪有钱给四个儿子找上丫头子呢?把我老洪文的骨头卖了,也当不到几个钱。老三啊,是你赶上了这命,还有什么说的呢?

这一年,蒲塘大队的锣鼓没有响起来,曲子没有唱起来。金学民没有兴趣。金学民没有兴趣,方德麟就不会出这个头说要搞了。再说,周建华没了,唱主角的也没有了,要怀玉上,怀玉说没劲。接着又说,唱戏也要看气候。这兮冷的天,还唱什么戏?女主角草兰子也是死样活气的,人到这份儿上,做什么事都打不起劲的。周建华的死,让全蒲塘里的人都没了劲头,这文娱活动,搞不搞又有多大意思?就算上面任务布置下来,蒲塘里也拿得出个把小节目去应付应付。

方五四家来时,没有遇上一个人。寂静得不像是进了庄子而是到了荒野里。直到进了西巷口,才看到袁志勇家门半开着,袁志勇在屋里看到门口走过方五四,探出头来,大声对方五四喊道,五四儿,家来过年?

方五四也大声回答,哎,家来过年!(未完待续。。)</dd>

那一天,方芥舟从表姐草兰子的房间里出来,非常满足。这迟来的那种艳?遇感,让他明白了,为什么蒲塘里那时候那么多的男人想要得到表姐。

好,回到方述平12岁这一年,草兰子与方家码上了关系。是与五四。这时候的五四,正在外面当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从外面回到蒲塘里的人,蒲塘里人不是说回来了,而说成是家来了。路上遇到一个从外地回来的蒲塘里人,蒲塘里人都会非常热情地问:家来啦?就是两人吵过架,结过仇怨,或者,哪怕是上午刚出门到三里外唐刘庄买点什么小东西,回来时遇上人也是这么个问法:家来啦?家来啦就是回到家了的意思。答应的人也非常爽快,家来啦!

家来啦!话里有无边的温暖与安逸,也就是说。只要你一回到蒲塘里,蒲塘里就是家。只要你是蒲塘里人,你只要在蒲塘里。便到处都是你的家。

方五四家来的时候是在过年前。

方五四是踏着雪家来的。那些天,下了大雪,都齐到人的膝盖了。蒲塘里通向外面的路,全都堆满了积雪。

今年冬天特别冷,不晓得是日了什么鬼。蒲塘里的人都在想,是不是因为周建华?这周建华把个天气也弄得这样冷兮兮的,说不定这人是神仙,或者真的是鬼,是来凡间讨债的讨债鬼。

河里的冰也结得老厚老厚的。方述平他们那帮细鬼儿,都在河面上玩钱墩子哩,一不小心滑倒,跌出去老远,像坐在雪橇上,却不担心河中心的冰会裂了。不会的,这帮细鬼儿都试过了,河中心的冰也是老厚老厚的,怎么跳也没有把那层冰跳断。蒲塘里的大人也觉得奇怪。这大雪的天,也没有把河里的冰给焐得化掉。霜前冷,雪后寒。这话没有说到瞎处,瞧现在这大雪后的天冷得让人动都不想动。都想蜷缩在家里。蒲塘里人一到冬天就要赌博,细鬼儿也学着赌了。大人打牌,细鬼儿就砸铜角子。铜角子就是铜板。蒲塘里人手里有很多铜板。你像孙文,这面是孙文的头像。背面就是两面旗子,上面写着孙文;还有很多铜钱儿。光绪元宝就是铜钱儿。铜钱儿中间有一个方孔。光绪元宝四个字,孔的四边一边一个。铜板比铜钱儿值钱。蒲塘里人都是这么认为的。铜板厚,重,是铜的。铜钱就是一个片片子,薄薄的,也很轻。砸铜角子就是人站在一条线后面,对着一丈开外的砖头砸。砖头上码着铅角子。铅角子就是硬币,一分二分五分的,都有。一般人舍不得玩五分的,于是只弄个一分的玩玩。谁把铅角子砸下来了,那砸下来的就归谁赢了。砖头上的铅角子没有了,就算是一轮结束,然后,大家再从口袋里掏出一分钱,码好,站在砖头旁边,把手中的铜板往回扔,哪个铜板最贴近那条线,哪个就是头家。头家好,头家可以先砸钱墩子,赢的胜算大些。方述平那帮细鬼儿最喜欢用这种方法赌钱了。当然,这事不能让大人晓得,更不能让老师晓得。晓得了,可有好果子吃了。就是在寒假里也不行。老师的记性太好,总记得住哪个哪个在什么地方玩了钱墩子,开学后,要算总帐。

可是大人这个冬天却很少开场子赌。蒲塘里的人这个冬天就不出门了,猫冬哩!就是说人像猫一样懒洋洋地蹲在家里不出来,等过了三九四九再说。三九搭四九,冻得双王不出手。双王,蒲塘里人指的是天上的玉皇和地下的阎王。田里的活计也懒得问。像约好了似的,一个也没有到田里去看看小麦。有什么好看的,一望无际,不是雪白就是麦绿,河水倒反而变成了黑的。反正麦子经得往冻,蒲塘里人心里有底。后来大雪一来,蒲塘里人更安心了,好了,有了雪当被子了,小麦更没问题了。瑞雪兆丰年,明年不愁收成了。要是春天下这样的雪,那可就不得了了,春雪调百虫,来年的收成是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