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鳏夫的文娱 > 第183章 【编辑们的讨论】(求订阅)

第183章 【编辑们的讨论】(求订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都说,为将者必须心怀天下,不能计较眼前得失。是的,这句话没有错,身为统帅,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怎么可能为了那一挺枪,为了那几个人,几匹马而操劳挂念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呢。但李云龙不一样,或者说,千千万万像李云龙一样的共产党指战员不一样。虽说只是一挺重机枪,虽说只是几匹马,但都来之不易啊。为了这一挺重机枪,可能会牺牲好几个战士的性命,为了这个骑兵连,李云龙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并且日夜操劳个不停。简单说来,这些在ri军,国名谠军甚至中央军看来不值一提的东西,在李云龙部队里,这可都是拿命换来的呀。”

“其他人没有体会过那种一穷二白的经历,那种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经历,那种没有任何外在支援,只能凭借缴获来更新装备的经历。一枪一弹都来之不易,都有可能会陪上人命。所以李云龙才会有这斤斤计较的习惯,虽然这习惯不好,但是却非常真实。”

听见这话,其他编辑也都纷纷点头,十分认同这话。

一个个也都十分热烈地讨论起来林有成这篇小说里面的一些精彩的情节。

“真得不得不佩服林有成,虽然都是战争小说,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战争故事,将一部战争题材的故事写得这么好看,这么吸引人,每一个场景,每一场戏都写得如此精彩,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编辑张辉连连点头,说道:“这种亮剑精神,就是一个军队的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是战无不胜的魂魄所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队的军魂。”

虽然说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团长龙文章最后也因为不肯内战,选择自杀,但是比起胜利后李云龙选择自杀更让人来得伤感。

“是啊,林有成这篇小说《亮剑》就是在传递着这样的精神,哪怕对面的敌人再凶悍,他们也从未退缩,宁愿倒在冲锋的路上,也绝不苟且偷生!”

林有成虽然对于《亮剑》小说的一些故事情节有所改动,但是很显然并没有改变李云龙最后的结局,因为对于李云龙这样一位硬挺的軍人来说,最后选择的结局也将会一如李云龙所言,用子弹结束。

这颗弹头可能有些变形,因为我的颅骨比较硬。

“是啊,还有骑兵连全军覆没,一声‘骑兵连,进攻!’,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其实精彩的还有在最后借李云龙说得小说主旨,进行了二十二年的***,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没错,骑兵连奉命狙击敌人不要通过,而骑兵连人也不多了,枪支弹药有限,打光子弹之后,开始拼刺刀。ri军也很敬重,也收起武器拿出刺刀,双方拼刺刀。两军像决战的骑士那样,朝对方而去,刺刀杀死谁就算谁,攻击与防御同时,几轮过去,只剩了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一个人了,他全身都是刀伤,甚至没拿刀的那只手臂都被砍去。他仍旧不做逃兵不做战俘,继续喊出口号“骑兵连,冲!”,自己冲过去,倒在敌军之中。纵然以少抗多,纵然以弱战强,也依然要亮出自己手中的剑,去拼!去战斗!”

“不谈最后的结局,林有成写得这篇《亮剑》真得写得太好,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应对挑战,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现在《当代》杂志社的编辑们都在讨论林有成的这篇《亮剑》小说里面最后的结局实在是太过大胆,也太过直接,太过赤果果。

张辉望着其他编辑同事,又说道:“林有成这篇《亮剑》同样给我相当多的感动,骑兵连壮烈的时候,秀芹牺牲的时候,还有我和李云龙一样怀念魏和尚。”

“林有成这篇小说写得好,首先就是朴实,朴实的恰到好处,朴实到心里去,那叫真实,关键在这股真实里面能够感受到那股力量,让人不得不敬佩有传统有气节硬骨头的那些英雄!”

“其实让我心里一震的情节,还是鬼子扫荡的时候,独立团撤退时李云龙拿着重机枪负责殿后。群众撤离后,政委赵刚跑来对李云龙说:老李,群众都已经撤出去了,咱们也撤吧。李云龙的第一句话竟是:那,重机枪怎么办,多好的重机枪啊我舍不得。而听到骑兵连被敌人包围的时候,李云龙说到:老赵,千万别丢下骑兵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