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四章 豪情不减

第四章 豪情不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夏言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有什么不妥的?莫要忘了,你不只是应天巡抚,还兼着南京户部尚书!让你移文给湖广,用的也是南京户部的公函!”

刘清渠苦笑道:“如今谁还看重这个留都尚书的虚衔?若不是南京的衙门尚未尽数撤裁,总得有人要统筹江南诸省给南京这边调拨衙门的例银和官吏的薪俸,朝廷也未必就会应允南京户部配上一个空头尚书……”

“这是什么话!朝廷设置百官职位,全是为着打理政务、承差办事。哪里有什么空头不空头之说?”

说着,夏言疑惑地看了刘清渠一眼:“你这么说,莫非是住着南京还想着北京?怪我没有给你出力?”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夏言知道,刘清渠所说的“双口”,正是当年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皇上的大伴吕芳,如刘清渠这样的理学名臣之所以如此不齿吕芳,一来是因为他毕竟是一个阉奴,却深受人主信任,明里暗里都参与朝廷机密、军国要务,让那些以君子自居的朝廷官员十分不满;二来也是因为吕芳当年坐镇江南,对曾有附逆情事的官绅士子穷加追索,许多人因之破产败家,沦为乞丐甚或投河上吊,也让那些两榜进士出身的朝廷官员认为损伤了江南的斯文元气。以夏言这样的当国相臣看来,依律追究乱臣贼子的罪行,将他们的家产充公用以恢复江南元气,固然也未尝不可,但阉奴干预朝政却是犯了治理天下之大忌。因此,他附和着刘清渠,叹道:“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彼辈毫无是非之心、君子之德,纵然有才,也难堪大用……”

不过,只说了这么一句,夏言便想起了无论是自己当年荣膺首揆,还是之前之后别人当国柄政,吕芳都不曾过多地干预朝政;更于鞑靼犯境,皇上御驾亲征之时,与他一道受命总理朝纲,两人和衷共济,共扶乾坤,配合得还算不错。即便后来京城出了薛林义、陈以勤谋逆夺宫那样的剧变,吕芳不但与他一道陷身贼手,惨遭殴打;也未曾将责任全然推给他这个内阁首辅。因此,身为方正君子的他,实在不好再多说吕芳的什么坏话;加之背后臧否人物,非君子所为;更不消说议论的还是一直深受皇上信任的吕芳,说过了头就会涉及皇上,更非人臣所敢为,便顿了一顿,把话头又转回到一开始的正题上:“圣驾不日即将龙腾南都,诸多政务都等着你我去办,我们还是闲话少叙,先说正事吧。你今日来阁里来,究竟为着何事?”

谈到公事,刘清渠也肃整了面容:“月前,你吩咐我移文湖广,让他们借三十万石粮给浙江一事。今日已接到湖广回文,言说已经给应天调了一百万石用于赈灾,给浙江调了五十万石用于改稻为桑,官仓储粮已告罄,无力再借粮给浙江。”

时下虽说是个不伦不类的资政,但论及政务,夏言依然是当年那一副执掌朝政、说一不二的口吻:“少听高耀给你哭穷!今年应天遭了灾,湖广却是大熟,产粮比往年多出一成以上。前些日子还写信给本阁,担忧谷贱伤农,想要奏请动用藩库存银和今年的夏赋增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却担心马铁算盘不答应,指望着本阁能帮他说话。如今不过让他再借给浙江三十万石,他却说什么官仓储粮已告罄,无力再调的话!你再给他移文,让他着速筹办,不得推诿延误!”

刘清渠为难地说:“既然湖广已经正式回文,想必所言也非全然都是托词。冒昧猜测,高中丞也有他的难处……”

夏言眼睛里突然闪出一丝精光,追问道:“什么难处?”

刘清渠字斟句酌地说:“设身处地想想,用湖广藩库存银购买的粮食,却要借给浙江,难免下面的人不乐意……”

“下面的人?”夏言冷哼一声:“你们这些封疆大吏在自己的省份,威势不亚于王侯,哪里还会顾虑下面的人乐意不乐意!何不照直了说,是上面有人给他打了招呼,不让他借粮给浙江!”

刘清渠知道,跟自己一样,浙江巡抚张继先也是夏言当年提拔起来的人,被朝野视为夏党一员;而湖广巡抚高耀,却是当今内阁首辅严嵩的人,朝中夏、严两党明争暗斗已有多年,湖广与临近的应天府和浙江关系就十分微妙。今年应天府大部分州县遭了水灾,夏言以内阁资政、总理江南政务钦使的名义统管赈灾诸事,压着湖广给应天调了一百万石粮用于赈灾抚民。碍于朝廷律法和全力赈灾的上谕,高耀不能不办,但这么做,等若是帮夏党的刘清渠和重灾府县松江知府赵鼎、苏州知府齐汉生办差,他的心里定是十分不情愿。前些日子,夏言突然又让湖广借三十万石粮给浙江,由于浙江既未遭灾,又未提出援助请求,这个命令显得十分突兀且毫无道理。夏言当国柄政多年,圣眷犹在且积威难消,高耀不敢明着顶回来,便找出种种借口搪塞推诿。

不过,刘清渠虽为夏党中人,但久任学官,此前也一直远离政治中心,不愿过多卷进党争之中;二来这个话题就要说到夏言心中的隐痛了,他不愿再往深里说,便委婉地说:“没有根据的事,我可不敢妄加猜测。再者说来,各人都管着一个省,湖广既已回文,我再行文催促,只怕不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