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季汉大司马 > 第170章 择地举贤

第170章 择地举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于诸葛亮之语,仅是缓和两方观点而已。为他们修建宅院,又分发无主田亩,暂时满足刘琰、糜竺等人的需求。实际上他们本质需要佃户、奴婢为他们劳作,方能满足他们的诉求。

赵云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面面相觑,心有不悦。

刘备微微挑眉,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又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领会意思,拱手说道:“启禀主公,威硕之言甚有道理,众文武追随主公多年,背井离乡,立下无数功劳,当得居所。但子龙将军之语,亦是忠君爱国之语。”

“亮观京口城布局,乃屯兵之所。今为治所,当兼治民之用,不如修缮宅院让文武居之;江左地广人稀,又遭兵乱,桑田废弃,寡有人领。不如选无主之地,分于将士。”

别看刘琰、赵云在看田宅问题,实际上刘琰想让刘备允许他们这些有功之臣,去侵占京口百姓的良田,进而将百姓变为他们的佃户。

“嗯?”刘备将疑虑的目光投向诸葛亮。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金陵,有天子气之语,古来知者众多。主公本被刘荆州忌之,今又移治金陵,练兵秣马,若有心人进以谗言,恐会让刘荆州难以心安。主公,以亮之见,不如居治京口。”

“京口者,控卫丹徒水道,上至江淮,下达吴会,水陆便捷。其城池坚固,依山而建,是为险要。”

“今曹操已平河北,主公若欲与之抗衡,需广积粮秣,招兵练卒,修筑城郭,借吴楚之力,阻敌于江北。故亮以为主公当治京口,显恭顺之心,示己为吴会屏障。”

点了点头,刘备说道:“孔明所言不无道理,金陵虽好,却非备之所能居。京口既可兼顾丹阳,又可屏障吴会二郡,当选此地为郡治。”

毕竟没有一个官僚自己亲自下田种地,都是由大量的佃户及奴婢打理田亩。因而土地兼并,必然伴随着侵吞人口,隐瞒赋税的情况出现。

历史上的蜀汉政权,从入蜀中开始,缺乏根基的元从、荆州将校,为蜀汉竭尽全力效忠的同时,实际上也成为恶龙。西晋灭蜀汉时,将元从、荆州官吏从蜀中尽数迁走,实际上搬迁了数万户之多。

赵云听出刘琰的意思,作为元从的一份子,自然知道刘琰是在为他们争取利益,而他却不太想接受。就如他所说,这些百姓可以编户齐民,缴纳赋税,出兵作战。如果他们侵占了,这些百姓将成为他们的佃户,从而损害到整体的利益。

作为统治者的刘备自然认可赵云的意见,但刘备也知道赵云的意见,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

你看刘琰、简雍、糜竺、糜芳、薛永、士仁这些人哪个不希望得到富贵。糜竺、糜芳兄弟作为刘备的天使投资人,倾家荡产,出资嫁妹,颠沛流离,如果不回报他们,刘备哪里有脸放,手下众人亦会离心离德。

刘琰心念富贵,笑道:“主公,我军将士多是北方之人,远离乡野,不似长公子帐下将校,不知可分京口屋舍及园地桑田与诸将,以安将士之心否?”

“呵呵!”

刘备看出了刘琰的意思,又见众人皆有如此想法,笑道:“诸位随备从北至南,又征战江左数年,威硕不言此事,备亦有此念。”

话音初落,一直不发言的赵云,忽然发言说道:“启禀主公,昔前汉之时,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语,舍孝武皇帝封赏。今国贼非但匈奴,乃有曹操,未可求安也。需天下太平之时,方敢议各返桑梓,归耕守宅。”

“今江左人民,初遭兵戈,流离失所,无心耕种,当让其各归田宅,令安居复业。户籍已成,可从兵调,或出赋税,如此可得丹阳百姓之欢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