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 > 第24章 理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

第24章 理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通过“先储蓄,后消费”的理财方式,有两大好处:

他的计划又付诸实施了。可是穷日子还是没有改变,反而日渐艰难。他忍不住又杀鸡了,最后,终于杀到只剩下一只的时候,他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想致富算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春天来了,富人兴致勃勃地给穷亲戚送来了种子。他发现,这位穷亲戚正就着咸菜喝酒呢!牛早就没了,房子里依然是家徒四壁,他依然是一贫如洗。

理财就是要树立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着眼于未来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对无储蓄习惯的人来讲,他们就像这个故事中的穷亲戚一样,吃干花净,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喝凉水,这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是理财的大忌。

很多陷入困境的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要坚持到底却很难。一位非常有名的富人曾经说过:没钱时,不管怎么困难,也不要动用积蓄,要养成好的习惯,压力越大,越会让你找到赚钱的机会。

先储蓄后消费,会在很大程度上留存部分额度的可支配收入,为今后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养成理性消费的重要措施。

2.平安就是赚钱

人生在世,平平安安不仅是一种福气,而且等于赚了钱。因此,理财当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从居家到出门,从大人到小孩,从用电到用火,从电器到照明,从骑车到走路……都应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如自行车、热水器、高压锅、电线等若出现老化、破损、陈旧、超期……就应该及时调换,不能为了省钱而将就。安全上不出问题,就等于抱了一个“金娃娃”。

3.心明不破财

现在市场上,骗人的把戏更是层出不穷,且往往打着各种诱人的幌子。要使自己不破财,就应该保持警惕。尤其是对那些类似“双簧”的把戏,更应该去掉“贪便宜”的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上当受骗。不破财也是最成功的理财。

4.发现等于发财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大家都知道,哈佛教育出来的人,毕业后有很多人很富有,其实,他们每月的消费行为跟一般的普通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严格遵守哈佛教条:储蓄30%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有超额完成,剩下的钱才能消费。

巴菲特在他的书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元。到13岁时,他有了3000元,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73年。而今的他,是超级富豪,一度比“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还有钱。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忽视了合理储蓄在理财中的重要性。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只要理好财,储蓄与否并不重要。持这种想法的人,实现财富积累难度很大,要想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要改变收支管理方式,要“先储蓄,后消费”!

那么,如何进行“先储蓄,后消费”呢?在你每个月领取薪水或是生活费、零花钱之后,将其中的一部分(如15%~30%)先存起来,用于储蓄或投资。剩下的钱用于消费,并且严格规定自己只能用剩下的这部分钱进行消费开支,不能超支。因为你只有这么多钱,你必须做好你的消费支出计划,对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

现在值钱的东西越来越多,诸如钱币、字画、古董、家具、古籍……一旦发现其身价,简直是挖到了一堆金元宝。因此,在理财过程中还应该善于发现,一旦有所发现就会给你一个惊喜。尽管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可发现之物,但“明珠”被埋没的家庭恐怕也不会是少数。如上述这类值钱的东西在不少家庭都有一些。即使没有古董,现代的东西,如分币、像章、粮票、小人书……现在也开始值钱了。因此,在理财中,应该随时翻翻家里的“老底”,理理角落那些不起眼甚至是积满灰尘的东西,说不定就会有所发现,给你一个极大的惊喜呢!

先储蓄,后消费

一个富人有一位穷亲戚,他觉得自己这位穷亲戚很可怜,就发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告诉穷亲戚:“我送你一头牛,你好好地开荒,春天到了,我再送你一些种子,你撒上种子,秋天你就可以获得丰收、远离贫穷了。”

穷亲戚满怀希望开始开荒。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反而比以前更难过了。穷亲戚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小羊长大后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他的计划付诸实施了。可是当他吃完一只羊的时候,小羊还没有生下来,日子又开始艰难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他想这样下去不行,不如把羊卖了换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点,鸡蛋可以马上卖钱,日子就可以好转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