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嬴鱼 > 大秦嬴鱼 第139节

大秦嬴鱼 第139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周天子专设采诗官行走于天下间,为天子耳目,体察自己领地和各地诸侯国的风俗文化,从而使“王者不出户牖,尽知天下所苦。”

说白了,就是从采诗官传来的各地歌谣和民俗中判断当地的诸侯国政治动向的。

比如《诗经》中收录的歌谣,大部分都是采诗官们从各地收录上来的歌谣编纂而成的。

秦鱼此次出行,足足带了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除了医农墨三家,还有很多年轻的学子,这些学子,儒法阴阳诗歌小说诸子百家兼容并蓄,有单修一家的,也有多家并修的,秦鱼带他们出来,就是采风来了。

采风的过程,也是一次通行教化的过程,比如之前的推倒野庙,杜绝血腥祭祀,从一开始秦鱼让人将巫婆和三老投入水中,救了童男童女,到后来的隆重祭祀云中君,让百姓们信仰善神,这个过程,都会被编纂成诗歌,教给百姓们传唱,这就是教化了。

绕圈到邾县的时候,秦鱼遭遇到了一次刺杀。

嫣和挡在秦鱼的前面,斩杀掉了两个刺客,其余的刺客,都被南孙等兵卫给解决掉了。

越过邾县,再往东,就是楚国了,秦鱼对这次刺杀,并不认为是偶然。

这明显是一次有预谋有准备的刺杀,就是不知道,跟等在郢邑的春申君有没有关系了。!

第134章 刺客

话说,自从周天子东迁洛阳,领地一再缩小,话语权几乎全部丧失之后,周朝的采风制度基本就荒废掉了,你看《诗经》记录的诗歌年代,到春秋中后期就停止了,也就说明,战国时期是没有采风的,因为没有诗歌传下来啊。

秦鱼打算将这个制度重新捡起,其中的政治因素可以淡化下来,但在先秦文化记录和传播上面,可以加大力度。

如果秦人和楚人都传唱同一

首歌谣,即便有地域之分,有语言之分,但他们在思想和认知方面,就会无限度的靠近,这种心理和思想上的认同感,将会比刀枪剑戟更有力度。

秦鱼巡视南郡,不是骑着马在南郡里跑一遍,看看田地里的庄稼种的怎么样就行了的,他是为了普及医、农知识,让南郡的原先楚人现在的秦人百姓,看到王族的存在,以及将一个鲜明的意识刻进他们的脑海里,那就是,他们都是秦人!

百姓们亲眼看到秦国的王室子孙来田间地头巡视自己国家的领土,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会有切身的感受:他们的王是嬴姓秦王,他们是秦国的百姓。

换句话说,秦鱼来到南郡,是替秦王巡视疆土,泽被世人的。

秦鱼不仅要巡视田地,还要巡视各地县乡的官场生态是否健康,巡视百姓们是否驯服,是否有饭吃,有衣穿,以及,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是什么。

这种巡视行为,在先秦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叫做采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