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话事人 > 第202章 先师庙前

第202章 先师庙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比较勤政的皇帝也会亲临国子监上丁日祭孔大典,比较懒惰的皇帝就算了。

在大明制度里,县学州学府学是学校,号称太学的国子监也是学校,只不过等级高了许多而已。

又例如后世所熟悉的“夫子庙”并非是大明南京国子监,它在大明的前身只是应天府府学的“先师庙”。

应天府府学没有什么地位可言,更不是什么名校,只是地理位置绝佳,旁边挨着大考试所在的贡院,而且河对岸就是秦淮旧院。

县学州学府学里的生员,如果一直考不中举人,可以按照年头排序,去国子监读书,混一个监生出身然后去做官。

这就是一种与科举不同的功名路径,但在官场中地位很低。

林泰来又问道:“他人呢?为何不见?”

董其昌答道:“他现在正闭门苦读,立志要夺取举人功名,以后不会再被随便扣押!”

林大官人忍俊不禁,有点失礼笑了几声。

希望陈继儒这位晚明最有名的布衣山人,看到好友董其昌中举中进士时,不要吐血,又是一对虐友啊。

林泰来忽然很恶趣味的说:“如果你真留恋红粉,期望纵意花丛,我也能给你指一条路。”

既然都是学校,那布局也都差不多,只是国子监规模大了许多。

但“左庙右学”的总体建筑格局,却是一样的。但凡学校都有先师庙,都有正殿大成殿,所以国子监里也有。

在大明朝可没有“江南第一学府夫子庙”这种吹逼网红景点,位于城北的国子监才是理论上的全国最高学校。

所以就算读书人要祭拜孔子,也是国子监先师庙应该比较灵验。

关于祭祀孔子,礼制上每年有两次隆重大祭祀,春秋各一次,分别在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

如果本时空的青年董其昌早早腐化堕落,不能科举成功并仕途顺利,不知道是对他是好事还是坏事?

送走了董其昌,当日已晚,但等到次日一大早,林大官人就告辞赵彩姬。

“这几日,我打算去国子监住了。”林大官人一本正经的说。

赵彩姬诧异的问道:“不至于躲出去吧?十八九最岁血气方刚的年纪,这才几天就不行了?”

林泰来怒道:“只是有正事,所以需要过去!读书人的事情,你懂什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