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话事人 > 第110章 枫桥的诗情

第110章 枫桥的诗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后只用五年,就把文元发这样一个监生出身的人,一口气从七品知县提拔到了五品同知。

但文元发脸皮不够厚,实在不好意思这样去当官。

结果三年前没有赴任,回家接替哥哥当文家掌门人,顺便专心培养下一代。

所以有这些渊源和交情,文元发能跟申府说上话,王老盟主也只能请文元发去找申二公子。

但文元发虽然口头答应了,其实心里也挺无语的。

申家一直是小门户,和苏州本地文艺世家没多少交情,而申时行中状元后一直在京师,也没时间回苏州搞关系。

所以本地文化世家能跟申府真正说得上话的人,有资格说和的,算起来也不多。

一个就是虎丘徐家,另一个就是文家的文元发。

文元发兄弟这些文征明孙子,成功继承了文家的优秀科举基因。

哥哥文肇祉十次乡试不中,比爷爷文征明还多败了一次。

不是他看扁申用嘉,就申二那个跑去浙江冒名乡试还被人拆穿的“谋略”水平,能操纵得了被点评为治世之布、乱世之操的林教授?

不过同样继承了文征明社交方面优秀基因的文元发,还是看破不说破了。

在席位里,十二岁的小文震孟对父亲文元发说:“这王老前辈有点矫情了,父亲你还这么委屈的帮他。”

而弟弟文元发一辈子同样止步秀才,人到中年不敢考了,才以贡生身份去了国子监混学历。

他们两人的父亲文彭,据说也是十次乡试不中。

从文征明至今,这房文家祖孙三代六人,人均书画名士,加上弟子故旧,号称嘉万年间苏州文艺圈半壁江山。

但文家三代六名士的乡试落榜总次数,最保守估计在四十次以上

然后这时候申时行发迹了,为了结好同乡文坛半壁江山,八年前帮着文元发谋了个浙江知县的官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