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大法官 > 北宋大法官 第1121节

北宋大法官 第1121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是由于张斐的出现,以及公检法的成功,使得赵顼更偏向张斐的战略方针。

就是将内政和外事分开来算,不再进行绑定。

虽然主修内政的目的,还是为求开疆扩土,但二者不再具有因果关系,开疆扩土,只不过是改革变法其中一个目的,那就没有必要拿着拓边成功,来给予改革变法的合法性。

这场会议的目的,就是赵顼要借张斐,来宣布以内政为主的战略。

但君臣二人,只是用书信来沟通,赵顼并没有事先单独与张斐见面,然后再进行这场会议,原本是应该这么做的。

如果不走这一步,大家就会很迷茫,我们干这些活到底是为什么?

当然,这指的就只是西夏,不包括辽国在内。

自太宗兵败以后,到目前为止,宋朝从上至下,对于辽国就只有一个战略,就是和平战略。

尽量维持友好。

韩琦给赵顼的建议,尽量维持两国友好,然后加强防备。

只是由于一些不利于张斐的舆论,赵顼为求能够服众,是第一时间就召开这场会议。

因为先前很多例子,这外交大臣和皇帝都有私下勾当,如果赵顼先单独见张斐,那又会引发很多人猜忌。

不过君臣二人肯定是要单独见面,谈谈这次的外交过程。

在第二日,赵顼就派人去秘密宣张斐入宫。

言下之意,维持友好是符合我们的利益,但是也得防止对方来打你。

而整件事中,态度最为强硬的是文彦博,但他的意思是,你不能寄望于辽国不打你,只有当伱拥有足够的实力,他才不会打你。

故此,他认为不应该拆除防御工事,还应该加强。但他的潜在意思,不是要跟辽国撕破脸,而是用实力来止战。

其实他跟韩琦的理念是相同的,只不过韩琦姿态要更加柔和,而他是比较强硬的。

而在历史上,赵顼跟王安石的战略其实是高度相似,哪怕后来王安石离开朝堂,赵顼也是继续沿着王安石的战略在走,只不过最后还是输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