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一千零二十一)给俄国的帮助里的“有害成份”

(一千零二十一)给俄国的帮助里的“有害成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勃罗西洛夫所取得的胜利使俄军总司令部感到惊讶因为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进攻抱有信心因此当然也就没有人考虑为他准备必要的后援当俄军的攻势开始放缓时筋疲力尽的俄军已经差不多俘获了2ooooo人以上的俘虏。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抵喀尔巴阡山的山口。如果勃罗西洛夫能够得到增援兵力和必要的补给俄军的这一次大规模进攻很可能会使“二元君主国”就地垮台。

华夏共和国驻奥匈帝国助理武官王婉华上校给陆军部的报告这样写道:

在蒙受了1915年的严重损失之后。英国、法国和俄国政府总算从尸山血海的教训当中吸取了一点经验到了1916年协约国各主要成员国准备开始统一行动以期扭转不利的战局。在白里安就任法国总理之后他立刻表示协约国各国之间应该结成“统一战线”(虽然这个“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统一指挥)意思是应该把协约国与同盟国各国交战的整个巨大的战场“看作是一支大军或一个国家在与之对垒”因此应当统一加以组织协调各个战场的战斗局部战线的一切计划应该与整个战线的其它部分的所有计划联系起来;摒弃以前的那种互不相关的进攻作战模式各个主要的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应当同时作“联合的努力”全面压倒并摧毁敌人的抵抗。对于法国总理的这个想法四大协约国政府和四国参谋部都取得了完全一致的共识。

为了贯彻实施这一指导思想协约国决定在1916年夏季的几个月期间在东线和西线同时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展开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攻势。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俄军必须在6月份准备就绪英军要在7月完成准备工作。因此协约国各参谋部一致同意在1916年的前6个月里尽可能的遵循等待政策在这个期间俄军要重整装备并继续扩充兵力而英军则尽快完成新兵训练并集结进攻所需的大批枪炮弹药。四大协约国从这个时候起全都开始全力投入到了艰苦的准备工作中去。

在协约国参谋部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一旦进攻开始。俄军应该尽最大努力将德军牵制在东线的北部而俄军的主要进攻应该放在同盟**力较弱的南方战场的加利西亚实施。英军和法军应该在索姆河两岸携手并进动一次过以前任何一次战争规模的进攻。这次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在德军的战线上全力突破一个宽7o公里的巨大缺口;英军在索姆河以北突破自埃布特尔纳至马里库尔约25公里的德军防线;法军攻击索姆河两岸主要是在索姆河以南突破从马里库尔一直到拉西尼约45公里的德军防线。英军进攻的是由艾伦比爵士和罗林森爵士所率领第3第4两个集团军总兵力约为3o个师;法军第2、6、3等3个集团军包括39个师由福煦将军指挥英法联军的总兵力合计整整5个集团军过15o万人。这支大军将在5ooo门大炮的火力支援下动进攻在他们希望德军与其奥地利盟友在东线已卷入同俄军的激战之际向德军猛扑。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的最早计划是协约国参谋部于1915年12月在尚蒂伊举行的次联席会议上草拟的其最后计划是在则是在1916年2月14日召开的第二次联席会议上决定的。

可让协约国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伟大的作战计划刚刚制定完成就被在凡尔登响起的隆隆炮声所打乱。

德军成功地向法国总司令完全忽视的凡尔登堡垒要塞推进迫使法军不得不全力保卫凡尔登。如果法军能够识破德国“使法国把血流尽”的阴谋明智的选择在凡尔登周围与德军周旋尽可能多的节省自己的兵力让德军用高昂的血的代价占领任何可能的阵地千方百计将德军引入包围圈或者其它对德军不利的阵地则不但可以让德军遭到惨重的损失还可以让自身避免遭受更大的伤亡。如果这样的话法军肯定会挫败法尔肯海因企图削弱法军并“在铁砧上把法军碾得粉碎”的计划。也许到了6月底德军很可能会消耗掉绝大部分的进攻力量只是在毫无决定性战略意义的地面上推进1o余英里;而在那个时候法军很可能会积聚更为强大的力量以压倒优势的兵力进攻索姆河。

可惜法国总司令以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愚蠢剥夺了这一切出现的任何可能性。

如果从整个战场形势来看霞飞在凡尔登的行为不但害了自己。而且害了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不但葬送了无数法军将士的生命也将自己的盟友一个接一个的拉入了深渊之中。

这简直就是另外一个巨大而可怕的蝴蝶效应。

由于得到了来自盟国方面的物资接济加上同中国关系的改善使俄国可以从中国购买大量的物资(花的都是英国和法国的贷款)俄国犀牛的体力以惊人的度“恢复”了过来。从波罗的海至罗马尼亚边境绵延12oo公里的俄国战线出现了三个庞大的俄**团这些俄军的总数达到了134个师分别由三位久经沙场的俄国将军指挥。北线的俄**团由库罗帕特金指挥;中线的俄**团由埃维尔特统率;南线的俄**团由勃罗西洛夫管辖。和俄军对峙的则是北线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所部德军巴伐利亚王子利奥波德所辖德军在中线和中南线与俄军对峙弗雷德里克大公率领的奥匈帝国三个军部署在南线。由于凡尔登的消耗战开始德军已经从东线抽调或转移走了几乎所有的后备军和增援部队以及实际上全部的重炮。在普里佩特以南的整个战线包括全部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没有一个德国师留下来支援奥匈帝国的军队与勃罗西洛夫的俄军作战。

最初按照协约国的总体作战计划预定7月1日为协约国各军在西线和东线同时动总攻的日期。但是法军在凡尔登所受的明显压力和意大利从特伦蒂诺出的求救声导致协约国再次恳请沙皇在可能的条件下提前出兵。于是在6月4日进行了难得的3o个小时的炮轰之后勃罗西洛夫出动了1oo多万人的大军猛攻普里佩特与罗马尼亚国境之间35o公里的奥匈帝**队的防线。奥匈帝**队面对俄军的这次凶猛的进攻毫无准备。由于东方的战线漫长而松散根本不具备西线所有的火炮群高度集中、有复杂的防御工事系统、连成一体的机关枪火力区、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给前线提供给养并能将成千上万的后备兵力在数小时之内投入任何受威胁的地点这些条件加上奥匈帝**队本身又是一支多民族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其中还夹杂着无时无刻都希望奥匈帝国马上崩溃的大量捷克军队结果当俄军猛攻加利西亚的工业府科韦耳和伦贝格时。奥匈帝**队开始全线溃散。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