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那一股久违的江湖味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那一股久违的江湖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那么多复杂的东西,江湖习气是很重的,因为老一代的港岛电影人,演员,明星,大多都是草根出身,草根出身的人,往往身上都有一股子江湖气。

而这些也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到了电影当中,因为当时的社会就是如此。

老港片里的“生活气息”主要是体现在电影刻画的人物、故事、场景和对白中。

这些电影,或有喜剧片,或有动作片,或为江湖传奇,或为鬼怪故事,或是校园青春,或是社会险恶,归根结底,大多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寄托着港岛平民对生活的感想与期望。

而那个时候,电影人也是平民,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港岛的明星去菜市场买菜是很常见的事情。

尽管早早出现了好来坞电影这样的佛跳墙,但在很长时间内,它比不过这碗本土烧制的叉烧饭。

这碗港味是二十多年里香港市民的最爱。

因为这碗叉烧饭里,他们能品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失落与幻想。电影里全部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的梦想,或是有情饮水饱,或是一夜变富老,或是寄寓鬼怪,善恶有报,或是纵情江湖快意恩仇。”

而按照李易的老豆李振业的话,“在港岛电影最繁荣的时候,每年要出三四百部电影,平均每天就有一部拍出来。我最忙碌的时候曾经一天赶过9个片场拍戏,人称“李九哥”,而龙套演员每年拍的戏更多;港片最火的那几年,我们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收工接近凌晨,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你游叔叔曾经用一个晚上写出一个电影剧本,甚至于一个星期拍出一部电影在那个时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些电影拍得确实很赶,这些电影看起来也确实用不了多少成本,演员还都没什么“腔调”(格调)。但在这些电影里,很少有创作人员和演员是敷衍的。因为竞争太厉害了,你不付出心思与态度,你就会被别人替代。不卖座的电影,可能上映几个小时就被撤掉,从此默默无闻。

可是到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你见过几个大牌明星自己去菜市场买菜的?

这种氛围,不亚于一场比赛。你不得不赶,而又不得不用心。这些电影,每一部都寄托着主创和演员的欢笑与汗水。

这些赶制出来的电影,更加注重有创意的桥段和打斗,还有近乎生活化的表演。这些电影不需要多深刻的思考,迎合了忙碌的观众在闲余时间消遣娱乐的需要。

而那个时候,不管是导演也好,演员也罢,亦或者是幕后工种,大家其实并没有现在的人那么市侩。

要是有熟人找你帮忙,再忙也要去帮衬,因为你要是不讲义气,那么在港岛娱乐圈是根本混不下去的。

所以,讲义气,在那个时代是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