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西游记二宋寻法 > 第四回番外上 两貔貅丧命 大鹏雕进都

第四回番外上 两貔貅丧命 大鹏雕进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文物:貘尊,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中期酒器。器体似马来貘,长吻前伸,有带立虎的盖扣合。尾部有半环形。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2.3原型3:犀牛

历史名称:可能称为貔貅、执夷、杜洞尕、食铁兽、竹熊、白罴、花熊、华熊、花头熊、银狗、峨曲、猛豹、猛氏兽、貘、猫熊等等。

历史分布:繁盛期为更新世中期,亦称为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朝鲜、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湖南、湖北等地广泛分布。

颜色: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史书:东方朔(公元前153年-前93年)在其《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清乾隆时湖南《直隶澧州志林》记载“貊多力,好食竹,皮大毛粗,黄黑色,可为鞯寝之,有警则毛竖,永定间有之(指今大庸县)。”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文物:唐代绞胎琉璃熊猫。

1、貔貅之神化:

就像龙一样,随着演变发展,豹、虎、鹿、狮、羊、鸟、熊猫等动物逐渐进入了貔貅的容合过程,成为貔貅的取材对象。传说貔貅有26种造型,49个化身。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单角为主。两角,有的,是并列,象龙的角;有的,是一前一后,像双角犀牛的角。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史记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熊:普通熊。

象形文字:从貔貅的金文(即青铜器文)的形态推断,貔,头大,貅,头尾长,或貔为大熊猫,貅为马来貘。

食铁兽由来:据说,在缺盐时,大熊猫会偷偷跑入村民的家中,舔食铁锅里面残余的盐,因为牙齿太过锋利,一不小心容易将铁锅咬坏,所以村民们认为这种生物是一种食用铁的生物,因此给大熊猫取名食铁兽。

人类食物:“熊猫已经成为了史前人类的餐桌佳肴。”(《大熊猫的起源》作者中国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

2.2原型2:马来貘

马来貘:一般指亚洲貘,鼻长。(学名:Tapirusindicus),是貘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为1.8-2.5米,肩高90-120厘米,尾长5-10厘米,体重250-540千克。又叫五不像,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后腿像犀牛,足似虎,躯似熊,全身毛色黑白相间。夏商期间,中国北方气候十分温暖,有马来貘分布。

罴[pi]:棕熊,与北极熊体型半斤八两。

貙(chu):云豹。

2、貔貅之原型:

(滹沱散人按:其初始原型,待考古发掘,例如(黄帝阪泉之战时期的)古山洞壁画、帝王贵族墓等。)

2.1原型1:大熊猫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