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922章 被怀念的玉米地

第922章 被怀念的玉米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了,那些差点儿没把战场上中方士兵们眼睛熏成兔子眼的青柴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日本装甲兵就算不顾生死的将脑袋探出坦克观察,也在浓浓烟雾下只能给出一个大概位置。

能在三炮之内有一炮命中工事外围,他们的运气已经算是不错了。

在华北战场,除了毒气,坦克车几乎就是压垮中国人顽强抵抗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无败绩。

这也导致了1937年日军研制定型马上就要投入大量装备部队的97式中型坦克依旧采用这个理念,57短身管火炮依旧是他们不二的选择。步兵好帮手,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在中国的战场上已经证明,中国人习惯于堆起的沙袋等土木工事基本都不是57炮的一合之敌,如果一炮不行,那就来两炮。

包括愤怒的司本浩男大尉在内,日军坦克手们都拥有一个强大的信念,在帝国战车的怒吼下,中国人这些抵抗最终都只是徒劳。

他们并不知道,装备着初速慢,穿甲能力弱57坦克炮的97式中型坦克在四年后的缅甸仰光之战中差点儿没被日不落帝国装备着3轻型坦克的第7装甲旅打成翔。

当然了,在战场上将脆弱的装载着发动机的坦克尾部暴露给对手,那才是最愚蠢的战术。何况,没有后撤军令,他若是退了,其结果还不如死在坦克里。

所以,和天生的对手对战,也是这位日本装甲兵大尉唯一的选择。

可是,英勇的战车大队大尉并不知道,89坦克配备的57短身管手动火炮别看口径大,但实际上却是日本军工的又一败笔。

这玩意儿,没有多少破甲能力,就是个移动的榴弹发射器,其攻坚能力还比不上70毫米口径的92步兵炮。

当然了,不能怪日本军工专家们太渣渣,这也和他们一直盯着的中国这个对手有关系。

在中国战场上所向披靡的57坦克炮甚至无法打穿3轻型坦克13毫米至44毫米装甲,如果想保证击穿,必须得抵近至200米几乎是坦克拼刺刀的距离。可在那之前,日不落帝国3轻型坦克装备的37毫米坦克炮就已经将新装备日军的97式坦克给打爆了。

而在他们对面,两门37毫米战防炮所在的区域,可是一个步兵排利用日军弹坑外加爆破搞的一个下沉式工事,整个战防炮庞大的炮身都被放置在深达一米五的弹坑里,外面再用六层沙包堆砌成环形工事,沙包中间还用上了数百公斤的大石头,就是为了保证日军发现后用步兵炮狂轰,能够保证一定存活率。

虽然有些简陋,但这是长期处于火力劣势下的921师指战员们在短时间内所能做出的最坚固工事了。

而且,战后证明,就是这种简陋却足够坚固的的土工事,却挡住了日军57MM坦克炮的炮击。

一枚炮弹甚至直接命中外层沙包,炸飞了足足四层,连夹层内的大石头都生生震碎,但却没有彻底击破这种靠数量堆砌起来的土工事,工事内的四名炮手虽然被震得口鼻流血,但生命和宝贵的火炮却是保住了。

实在是,中国这个对手,太弱了,弱到基本上就没有坦克。目标中的敌人都没坦克,那坦克炮拿来做啥子?

本着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的想法,日本军工设计师们给看似强大的57坦克炮设计出了近距离摧毁机枪火力点、土木工事,压制步兵火力等功能,绝对的步兵好帮手。

战斗理念还存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从未将坦克车当成一个主力兵种来看待,坦克车不过是辅助步兵军事行动的一种武器罢了。

在战争前期,这种战斗理念无疑是成功的。他们面对的,是最多只拥有迫击炮、山炮、战防炮的中国军队。

甚至别说89式这种拥有二十多毫米厚度装甲的中型坦克,就是94式95式主要用于侦查型的迷你小坦克在中国,几乎都是横行无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