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泼皮 > 第112章 0109【叔叔我啊】

第112章 0109【叔叔我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竟这般久了。”

刘宓感慨一声,安慰道:“吾早已听闻博琼颇具才干,眼下又有剿匪之功,是该往上挪一挪了。你且宽心,待岁末之际,吾与赵知州会联名上书一封,为博琼美言几句。”

真宗时期,规定五品以上的州府官员每年可以举荐五名选人改官,升朝官可以举荐三人。

刘宓虽遣着一州通判的差事,可本官却是中散大夫,实打实的正五品。

北宋的官职是历朝历代最复杂的,往往一个官能有三四个头衔。

只见他放下筷子,神色阴晴不定,看了看刘宓,又看了看韩桢,最终长叹一声:“罢了,依你便是。”

闻言,韩桢轻笑道:“常知县那边挪一半出来后,刘通判与赵知州每月得六万贯,可否?”

“可!”

刘宓面色淡然地点了点头。

见常知县如此识趣,他心中很是满意,如今这般识趣的人,已是不多了。

比如包拯,他的完整官衔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

司马光比他的更长,足有六十四个字。

北宋的官衔分为三种,本官、职务和差遣。

本官就是这名官员的品阶,职务则是这名官员领到手的俸禄,有些重臣兼着好几个职务,能同时领几分俸禄。

最后的差遣,才是一名官员真正的差事。

作为官中老手,刘宓深谙恩威并重之道。

常知县忍痛损失一大笔钱,自然要从其他地方补上。

打一棒给个甜枣嘛。

念及此处,他抚须道:“博琼在知县事上蹉跎了不少年罢?”

常知县语气唏嘘道:“已有十五载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