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龙旗 >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二 涟漪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二 涟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嗯?”,光绪帝将双手负在身后,向着翁同转过了身来,狐疑又闪着火光的眸子也随之盯向了翁同:“怎么?连你翁师傅也不再拿朕的旨意当回事了么?还是你还想着你这个军机大臣是李鸿章上表举荐的,你既受了他这么大个人情,便自当投桃报李,为他遮掩弥缝不成?”

“回皇上!”。翁同听着皇帝这些刀子似尖刻的话,头上已经浸出汗来,而出口的话竟也带上了哭腔:“臣焉敢?臣焉能?臣自十六年前奉太后懿旨入毓庆宫为皇上启蒙之日起,便时刻自省,为人臣者,首先就要守臣子地本分----正所谓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太史公在《史记》中的教诲。臣未敢有一日或忘……而今日皇上竟疑臣有与他人上下勾结欺瞒圣听的勾当,这当真……当真让臣……”,他也不知是触动了哪根情肠,竟直接就在养心殿内的金砖地上伏地大恸了起来!

光绪一震,他略思忖了下,脸上随即浮上了羞惭交加的神色,他快步上前,伸手将翁同从地上搀扶了起来:“老师。是朕失言了。”,他想了想。继续道:“还请老师不要太放在心上……”

“臣不敢!”,翁同抬手拭了下泪,再放下手后已又是那副惯常的庄重神色,“老臣刚刚说过----主忧臣劳,主辱臣死!让皇上忧心,原本就是臣下的罪过,故而即便皇上不曾责骂为臣,臣也是责无旁贷。”

“老师不必说了!”,光绪松开了扶着翁同的手。清秀地脸上一下子满是颓然。“归根结底还是朕的不是!所谓君明才能臣贤,昔年圣祖高宗在位时。朝堂上可曾有过似任令羽这样的无君无父之徒?”

翁同眸中微微一黯,眉宇间也添上了几分忧色----自光绪元年奉旨在毓庆宫行走以来。他已经给眼前这个皇帝当了十六年地师傅,对皇帝的性情可说是知之甚深。

早在皇帝还是个懵懂少年时,他便已知晓----皇帝虽然在太后面前一向都是个恭谨乖巧地百依百顺模样,但骨子却是个暴躁易怒的性子。虽然看上去文弱,但只要臣下还有内侍稍有忤逆,皇帝便会激动暴怒,早在皇帝亲政后的第一年,孙毓汶便曾领衔数名大臣向太后上奏称:“皇上天性,无人敢拦”……

以皇帝这个雷霆雨露均无一定,暴烈的近乎乖戾的性子,见任令羽如此肆意妄为,又怎能按捺得住?可此时,又岂是皇帝对北洋大动干戈的时候?!

“翁师傅!”,在一阵近乎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之后,光绪的情绪终于略微平复下来,而他的注意力也随即转向了仍呆坐在绣龙瓷墩上地翁同。

听到皇帝地招呼,翁同便立即依“坐听立回”的规矩,自绣龙瓷墩上站了起来----虽然他是皇帝地授业恩师,但归根究底,他还只是眼前这个皇帝的臣子。

他似乎在对着翁同,又似乎在自语:“而偏偏是朕的光绪朝出了这样的混帐……说到底。怕还是要怪朕德行有亏啊!”

翁同只觉得头嗡地一声,蓦地又出了一身冷汗,他揣摩着光绪的这番话,只觉得字字句句透骨痛髓,竟不自禁又打了个激凌,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半晌才开口劝慰道:“皇上这话说得太重了!”

“圣祖一代雄杰,朝中英才咸具,却仍有索额图和明珠这般佞臣,而高宗文治武功,却也免不了有和这等天字第一号的贪官在……正如民间俚语所言人心隔肚皮,可见主上再贤德,在选拔人才时却也难以做到一个万全啊……”

“老臣在。”,翁同神色恭谨地对着皇帝道。

“翁师傅,你是朕的老师,却也是朕的军机大臣……”,光绪眼中闪着狠毒的光,一字一板说道:“没错吧?”

“回皇上,正是如此。”,翁同心中突然闪过一阵不好的预感,却不知危险将从何处来。

“那好……”,光绪轻轻的点了点头,他伸手一指御案上的纸笔,对翁同道,“你现在就给朕拟两道旨意,一道发给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叫他一与任令羽那狂悖之徒相遇,便立刻将其拿下,着专人押解回国,交有司严查后明正典刑!另一道旨意则发王天津,让李鸿章接旨后立刻上表自劾!”

“皇上……”,皇帝的话音未落,翁同已是浑身上下一个激灵,后脊背上已立时渗出了冷汗来,他对着皇帝径直跪了下去。声音中也添上了几分惶急,“万万不可如此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