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御猫 > 第三百零九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三百零九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贾琮将永清县的事大致上讲了一下,黛玉皱起了眉头。

只见黛玉提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她唏嘘道:「实际上若按太祖当年定下的田赋规矩,哪怕是遭了难,百姓们也不会连撑下去的机会都没有。实在是地方赋税过重,收获的粮食不足以抵税,最终越种越穷,直到抵押了田产求存,最后一无所有,只能卖身为奴。」

贾琮想起被抓的永清县的县丞、主簿等佐贰官,太祖爷当年立下的规矩,早就被这些玩出了花。

大夏沿袭前朝的两税法,八月之前收夏税,第二年二月之前收秋粮。本朝开国之初,两税是实物税,一般夏税交小麦,秋粮交稻米。

黛玉已经成了王平口两千多流民的活菩萨,一个多月的时间,王平口的流民拥有了干净整洁足够保暖的棚屋,每日里青壮去做工,老弱在家等待朝廷赈济的米粮。

因为有太子刘弘的指示,西山皇庄、皇子公主府邸的庄子都已经派了管事过来,与黛玉详细的商议了招纳无地流民的事宜。

「皇庄会招纳三百多人,还有几家皇子公主的庄子,也能带走几百人。剩下的则要在开春耕种新设的皇庄田地,也算是有了生机。」

王庆堂被抄家,附近有大量的田产被充入户部官田。按照太祖爷当初定下的规矩,官田租赁耕种,并无田租,只需交纳田赋每亩五升三合,这可比那些动辄半数缴租的佃户强大多了。

只要好好耕种,足够一家人吃饱穿暖。

没过几年,微服私访的太祖爷发现各地地力肥沃程度不同,百姓收获自是不同。

甚至有的地方种植桑麻等物,为了缴税还得拿着丝麻换了粮食缴税。

故而朝廷扩大了征收范围,下令百姓在米麦之外,可以按田亩比例,交纳一定数量的丝、麻、棉。

这样,丝、麻、棉作为附属交纳物,成为新的项目。

贾琮与黛玉围着火炉,两人一桩桩一件件详细的说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

当黛玉说起她向皇帝谏言,以皇庄为基础,实行皇田民租,并定下规矩,依照官田的例缴纳田赋,以此为常例,可令无地流民有一份养家的生机。

这份谏言虽有很多稚嫩之处,但皇帝闻之圣心大悦,似乎找到了一个缓解流民愈演愈烈之势的突破口。

于是乎,一份圣旨就由京城送抵王平口,令黛玉暂行此法,打算借此试上一试。

「此法若是真的实施起来,别的不说,倒是给了这些百姓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