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宏图 > 第599章 命运

第599章 命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而府内人口数百万,适龄儿童有将数十万人,光靠着几所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当时任知府是武昌新官,刚一任,他推出了新建二百六十五所学校的庞大计划,在将先前的三所学校的基础次年开设了三十七所学校。

然而,教师人数不够。

教师人数不够,那招聘,培训或许颖州府内数百年间,教不盛,几百年间没出过几个举人,秀才亦不多,可总归还是有那么一些读书人,于是便把他们的年青人拉到师范进行培训,一如其它地区一般,而相于其它省份,南直隶自然拥有相对充足的教育经费——毕竟南直隶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育专款,毕竟南直隶是天子脚下之地。

也是在开宏二年九月,在那位知府大人调任之前,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的颖州府设立了二百六十五所学校,而阿越所处的胡集也顺理成章的建起了一所小学堂。

学堂不需要‘交’纳学费,甚至连书籍和笔墨纸砚也都像报纸说的那样由公家,也是官府支出,这可是千百来的未有的事情,可即便是如此,人们仍然是观望着,在人们观望着的时候,已经十四岁的阿越选择了报名,他恰好卡在义务教育年龄限制的边界——14岁,按照教育令7至14岁的少年必须接受教育,而他的年龄恰好符合标准。

“阿越啊既然你想出人头地,将来可以去读书来改变啊……”

这句话,他从七岁说到了十四岁,整整说了七年,但是家里依然穷的揭不开锅,父亲依然掏不出“束脩”,而他自己也为贴补家用,到了客栈里当伙计,一个月挣几吊钱——这是因为他家里同宗,看他聪明给他找的活,之所以看他聪明,是因为在庄里同龄的少年,他自己识字,虽然只识三四百个字,且大都是能认不能写。

可即便如此,在铺子里,他慢慢的根着掌柜的认了一些字,到他十二岁的时候,

这天下大变,天下已被华朝所取,然而华朝定都南京之后,其立即表示“取舍明各国之规则,渐次振兴全国之学校,实乃当今政fǔ一大急务。”,更宣布要在十年内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而与此同时,过去的士子所学却在一夜之间落伍了,而今后的修身立业则要用西洋知识。

这一切一开的时候,对于阿越似乎没有影响,他在客栈里当着伙计的时候,烧水、喂马之余,也能看到一些外地人看着的报纸,也能看到报纸提到的学堂,看到那不要钱的学堂。

华帝国的义务教育只有三年

尽管皇帝本人更愿意推行六年制的义务教育,但是受限财力,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推行六年制义务教育,甚至连三年制义务教育,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了支持教育皇室每年都支出多达两千万元的专款用于教育。

“一年年的来吧”

“要是有一天,这里也有不要钱的学堂好了……”

阿越一直这样期盼着,他期待着不要钱的学堂能够开到镇子,然后他能够进入学堂之,然后在学堂里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他并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这里,他一直在存着钱,用了几年的时间,已经存下了三四块大洋了,可距离读书仍然很遥远。

也是在希望眼看着快要破灭的时候,阿越听到了些传闻——镇也要建不收学费的学校了。

开宏元年,帝国新政fǔ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当,教育被放在了首位。开宏元年三月,与其它地方一样颖州府首先设立了府立初等小学校,这是义务教育的示范学校。

“府内子弟不限士农工商,皆可入学”,非但免除了学费,甚至连书籍和笔墨纸砚也由公家支出。四个月后,又开了一所,九月又新开设了一校。地点设在了城内以及城外,这样颖州府一共有了三所小学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