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宏图 > 第340章 改变(第二更,求推荐)

第340章 改变(第二更,求推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年岁各异,下至十几岁长至七十余岁高龄的秀才大应不下数十万人,以湖南为例,湖南贡院有考棚8500间,每次乡试时,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为8000人……”

在另一个时空中1876年,美国庆祝**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而这也正是朱宜锋所要致力解决的。但是如何解决这一切呢?

“教育教育才是解决一切的问题的根本”

只有教育

整整一个下午,朱宜锋一直在书写着那些看似浅显的“为什么”,相比于其他任何事物,也许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套书将会开启什么?它将会开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将会给这个古老的民族注入什么?

它所能带来的正是这个民族所欠缺的,可以说缺乏科学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最为致命的缺陷

而这套可以让人学会思考,能够让儿童用科学眼光去看待问题的书,在未来将会被送到中国的每一所学校,几年之后,当有能力创办义务教育的时候,这套书将会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孩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套书将会慢慢的改变着一切。

尽管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更不能理解朱宜锋的想法,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些事情。

这本书会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科学充满好奇,对世界充满好奇,最终,正是那好奇心,改变他们的心态,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解决这一切,否则即便是给所有人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恐怕也看不懂,更不可能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但是普及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须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就是容谈。

按后世的统计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一共录了26849人,平均每年约97人。又有多少举人呢?十万余人,平均每年也就四五百人。现在全国的进士、举人有多少?

尚不足万人

那就有多少秀才呢?

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会慢慢的改变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以及这里的人们,最终所有的缺失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间,慢慢的得到改变。

“到那时候一切都将会被改变”

于心底喃语着,想到未来的改变朱宜锋的心底异常的激动,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