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宏图 > 第323章 交易 (第二更)

第323章 交易 (第二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感觉时机已经成熟的朱宜锋看着他说道。

“是这样的,你应该知道,现在督府已经规划了超过3000英里铁路,这些铁路在未来的五年至六年内完工,而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至六十内我们将需要从英国进口超过一百万吨铁轨以及其它铁料,还有大辆的蒸汽机车。”

朱宜锋口中的3000英里铁路指的并不仅仅只是汉粤铁路。还包括通往南宁等地以及江北的铁路,当然那些铁路都在规划中,但是这个规划却引起了英国人的兴趣,尤其是眼前的这个密迪乐,他曾经无数次的打探过铁路的计划,并且一再的表示英国除了可以提供铁轨之外,英国的银行界可以提供融资。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热心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一百万吨铁、数百部蒸汽机车,这可是,上千万英镑的市场,他又怎么可能不为之心动呢?非但他会为之心动,一但英国获得这个消息后,英国的工业界同样也会为之欢呼。

不过之前对于修建立三千英里铁路的事情,督府一直处于保密之中,现在他告诉自己又是为了什么?

“你向我推荐的那个年轻人实在是太棒了罗伯特是个非常认真的年轻人,我相信在他的帮助下,广州海关毕然能够成为一个高效的海关。”

朱宜锋口中的罗伯特,实际上就是罗伯特?赫德,在另一个时空中他曾经主持晚清海关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或许一个英国人出任中国总税务司,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但在其执掌海关48年,使这个机构维持廉洁高效运转,并把邮政、灯塔和海底电缆引入中国;他还是自强运动要角,以《局外旁观论》等见解影响了清朝在军事、外交领域的变革。

从康熙24年(1685年)开放海禁起,海关就是清廷最著名的肥缺,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贪腐案件层出不穷,俨然是**的重灾区。为什么赫德一到任,就能“刷新关政”,杜绝舞弊,而常关却还是吃拿卡要,涛声依旧?赫德到底用了什么样的点金之术,化腐朽为神奇,将海关打造成廉洁高效的样板,成为天朝出污泥而不染的一枝奇葩?

实际上,归根到底是制度上的胜利。在其主持海关的长达近半年世纪的过程中,整个海关所发生的贪腐案不超过5起。在中国这个甚至要求你习惯、适应贪腐“这一中国特色”的地方,即便是一个半世纪后,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在李子渊出任广东巡抚之后,尽管广州海关则其兼任管理,实质仍是老一套。广州海关人手既不足,又缺乏统一章程,自然难有业绩,虽然后来仿效西洋,但却学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在这种情况下与驻武昌领事馆中任翻译的赫德进入了朱宜锋的视线之中。

但是相比于怀疑对方的动机,密迪乐更在意的他是否准备把这个定单交给英国。对他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能够运输这些物资,我们将会在广州成立一家轮船公司,但是您是知道的,在海上的长途航行之中,商船总需要驶入港湾接受补给……”

不等朱宜锋说完,密迪乐便笑说道。

“阁下请您放心,我相信大英帝国所有的港口都会向您敞开大门,毕竟自由贸易是大英帝国一直以为所坚信的基本原则。”

面对密迪乐的“大方”,朱宜锋出人意料的只是含笑点头并没有说话。但是他的双眼,却看到对方。似乎是在提醒的他。

任何一个了解晚清历史的人都不会忽视这个人,都不会忽视他在海关创造的奇迹,都想将海关的奇迹复制到官场之中。正是抱着这种心态,在朱一峰的引导下,密迪乐主动推荐了赫德往广州海关作为顾问。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赫德作为顾问一直办事勤勉、谨慎缜密、事必躬亲的于广州海关中扮演着他的角色——将英国海关制度引入广州,培训海关关员。

尽管现在距离朱宜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开始。可这并不妨碍朱一峰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肯定他工作的同时,同样也是在夸奖密迪乐。

好话人人爱听,即便是本就提醒着自己小心的密迪乐听着也是特别受用。不经意的马屁拍来之后他整个人变得飘然起来。

“汉督阁下,如果不是你给他机会,罗伯特又怎么可能能够展现他的才能呢?”

“你客气了,主要还是利益于你的推荐,如果没有你的推荐,我也不可能雇佣到如此优秀的青年好了,我的朋友,这次请你过来,是有一件事希望能够征求你的意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