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宏图 > 第243章 何惧之有(第二更,求月票)

第243章 何惧之有(第二更,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心腹之患

在作出这一评断之后,朱宜锋便显得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倒不是说他了解奕訢,而是因为他知道,奕訢会主张什么。

重用汉臣、推行洋务、交好外国。

这都是奕訢在历史上做的事情,在另一个时空里,奕訢、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

而更令忧心的恐怕还是奕訢在主持洋务时与其它人的不同,如李鸿章、多必阿等人,受限于环境,他们只有创办几个洋务工厂、买些武器,但奕訢却是从制度上着手,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想要改变的理念。

相比于督府内部的初显苗头的党争,更吸引朱宜锋注意力的却是京城,准确的来说是满清的动向。

历史在改变

准确的来说,历史已经被搅得混乱不堪,汉军这支蝴蝶扇动翅膀之后,曾立昌的援军比历史上早派出近半年,且走了另一条路线,而咸丰在北逃的过程中受到惊吓,提前六年身死于热河。甚至就连京城一度差点为太平军攻克,若非肃顺、胜保的援军相救,那京城没准已经被太平军拿下来了。

至于那位在晚清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恭王奕訢,这会已经登基成为皇帝,而历史在这里又开了一个玩笑,奕訢选择了一个朱宜锋颇为熟悉的的年号“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当然还有一重意思是“满汉一体,同治大清”,这是为了买好汉臣。

若是换成其它任何一个人当满清的皇帝,朱宜锋都不觉得是个威胁,可是奕訢的登基却让朱宜锋感觉到了威胁。

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这种制度上的变革,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

闭着眼睛,朱宜锋的脑海中所浮现的是在奕訢支持由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务运动,尽管最终洋务运动没有令中国成为强国,但却扎起了那张老虎皮。

在另一个时空中,李鸿章等人糊起了那层老虎皮,那么在这个时空中,若是奕訢变成了另一个明治,那可真是……给自己平空树立了一个强敌,惹来了一大麻烦

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奕訢只是满清的恭亲王,但是朱宜锋却非常清楚,这位恭亲王在晚清历史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正是其主政二十余年,为满清续了半个世纪的命。在另一个时空之中,虽说奕訢有着“议政王主天下”的由头,可他毕竟受制于两宫、受制于慈禧,掣肘之下自然不能施以全力,现在他奕訢成了大清国的皇上,没有了宫里的掣肘,他又将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这才是朱宜锋最担心的事情

“大都督,北京为太平军攻陷后,虽满清邸报称,贼逆次日则平,可京城内外几乎完全化为赤地,过半人丁或被杀,或是焚于烈火之中,特别科于京中设立的情报网,至今仍未恢复联系,只能通过其它渠道加以了解”

先解释了一番因由之后,张森又连忙保证特别科会尽快恢复在京城的工作。当然对此,朱宜锋自然能够理解,毕竟京城几乎化为赤地,暗线亦有可能死于兵火,情报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嗯,总之要尽快恢复在北京的情报工作,掌握好的满清的动像,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个奕訢,毕定将是本督的心腹之患”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