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谋定民国 > 第三章 再回首已是百年

第三章 再回首已是百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平淡的生活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直到一天晚上,天赐在读完《圣经》传道书一章十九节: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熟睡之后,隐约看到天空似乎有一个西方面孔的老者出现在自己的上方,他的脸上似乎写满了温柔,和善,和正直。难道他就是耶稣,没等天赐喊出口,只见老者挥了挥白色的衣袖,一到强光直射在何天赐身上,仿佛在他的身上镀上了一层层金子一样,老者又对着何天赐笑道:“孩子,你放心的走吧,会有一个时代适合你的。”

不知过了多久何天赐来到了,清末的奉天镇安县(今辽宁锦州黑山),也许是穿越需要巨大的能量,来到这里之后便陷入了深度昏迷,被一个善良的东北大嫂救了下来,大嫂见到这有些消瘦的年轻人奇异的装扮先是一阵惊讶,然后便将何天赐抱进西屋的炕上,急忙烧炕。

这善良的东北大嫂在家里四处寻找着什么,看了看周围一边犹豫的拿出一小把高粱米一边无奈自言自语的说道:“哎,没办法了啊,大兄弟只能苦了你了,家里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就这最后一小把耸米(辽西话,高粮米的说法)吃完了,俺也没法子了!认命吧!这俄国老毛子和日本小鬼子,没一个好东西,咱这嘎达是啥都没了,连小猫小狗都杀吃光了。”说罢眼角留下了一丝泪水。

屋内,大嫂已经将饭菜做好了,看何天赐有些清醒了,便一边伸手去扶着何天赐一边说道:“大兄弟,看你这样子,应该好几天没吃饭了吧。”说罢,便将何天赐扶到桌子前面。何天赐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又看了看看这位妇人有气无力的说道:“多谢救命之恩,不知这是哪里啊?什么时间啊?”

这个叫何天赐的年轻人,老家是东北辽宁葫芦岛兴城的,(可能有很朋友多不知道葫芦岛这地方,顺便说一下,玩lol啊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个叫葫芦岛吴奇隆的,他就这地方的,一口平翘舌不分的辽西官话,最经典的就是十四(shi)路车)

因为天赐大学时在南方读的,所以浅谈下,现在大家对东北的误解。

1大多数人一直认为东北人像大多数北方人一样主要吃面食。

错!东北人的确也吃面,但绝对不是以面食为主!山东、河南等地是以面食为主。因为他们那里比较干旱,很少地方可以种植水稻而东北基本可以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细粮、粗粮等都有。东北农业的发达往往不如南方的“鱼米之乡”那样广为人知,仅仅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一年出产的粮食作物就足够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这四个直辖市的居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00多万将士当年的口粮!我们的主食是米饭,当然东北有很多山东移民,所以对于面食我们当然可以接受。按照比例来说,一周七天,六天半米饭半天面食

2东北的冬天很冷?

对!如果只是按照气温来说,东北的冬天的确很冷,零下20多度,的确很冷。但是东北的冬天很好过,东北的暖气很好,农村有土炕,屋外穿上羽绒服很保暖,正常情况下,基本屋内温度都是20度以上。

相比较南方的冬天,屋内屋外一个温度,真的很难熬,不知道各位南方朋友是否发现,在南方东北人冬天很怕冷;在东北很多南方人却很抗冻!这点在在南京生存过的天赐深有体会。

何天赐是南京一所农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由于辽宁与江浙的教学质量相比,处于劣势,大学以后,自己的成绩一直不太好,但是也不至于挂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每天过着重复单调的生活,虽然没有高中那么累,但是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目标一样,每天在大学里面看到的人好像都是行尸走肉一般。

再谈谈自己的专业,因为考虑到现在就业的压力紧张,大学生很多但是人才很少,尽管自己很喜欢文科,喜欢经管类的,天赐还是毅然的选择了一门特殊的技术流——兽医。本来只是想学一门技术,没想到在意外回到过去的时候还给自己带来了奇遇。所以说,多学一门技术总是有用的,相信天赐吧,信天赐能穿越。

在这样每天重复的无聊的大学生活中,为了不迷失方向,天赐将精神寄托在母亲加给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上,闲暇的时候看看《圣经》,寻找精神的寄托,慢慢的将基督教信仰融汇在生活当中,(天赐建议:即使不是基督徒,有想法的也应该看看《圣经》的箴言书,个人认为这是箴言一卷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