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九百八十三章 预料先机

第九百八十三章 预料先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牵一发动全身,击破了汉军的防线之后,别的汉军肯定会马上派来援军。所以,那先行渡河突击的五十万帝国盟军,要先确保他们渡河之后,所抢占的地区的安全,务必要敌住汉军的后扑。争取时间,让他们的后续大军渡河,还有他们渡河大军的后勤补给。

待大军渡河之后,他们的军马,就可以对那些反扑的汉军发动攻击,击败那些反扑的汉军,百万大军出动,攻击他们登渡点附近的汉军驻军主城。

攻占一座大城之后,便将这座大城作为他们在印度河东岸的一个前进桥头堡,为帝国盟军接着下来的大举渡河作战提供一个坚实的后勤补给点。

韦苏提婆的意思是,他们帝国盟军方面,可以先派出一支人马作试探性攻击,如果一旦攻击得手,那么帝国盟军大军便要大举出击,不再限于一开始的那个进攻点。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及时的牵制住汉军,不让汉军可以随意的调动更多的大军对他们的那个前进桥头堡进行攻击。如此,帝国盟军方面,才有可能依托已经得手的那座城池,不停的扩大战果。

韦苏提婆认为,通过他们的情报,也发现汉军同样也于他们所构建的巴基斯坦防线的印度河对岸驻扎了无数军马。如此,也就是说,印度河,就成了他们双方要攻击对方所必须要首先面对的天险。

如果汉军要攻击安息帝国,那么也必须要渡过印度河才有可能直接对他们的巴基斯坦防线进行攻击。反之,他们要进攻已经占据了贵霜帝国的汉军,也得要首先考虑如何渡过印度河的问题。

他们老早就知道,汉军似乎有一种巨型的战船,那种战船,可以在印度河中下游快速巡棱,无论他们选择在印度河中下游哪一个点进行渡河作战,都必然会遭受到汉军的快速船队的攻击。如此,他们帝国盟军的军马,恐怕连想要安然的渡过印度河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连渡河都做不到,如此他们还淡什么的对汉军发起攻战呢?

韦苏提婆对安息帝国皇帝及罗马帝国的使者等人的分析,的确也是这么的一个道理,直接让他们都认可了韦苏提婆的这个说法。

他更提出,如果他们的帝国盟军,可以不停的消灭从防线各处调往去攻击他们的汉军,就可以大大的削减汉军的兵力。当消耗了汉军的一定兵力之后,他们或者可以率一支大军,直接杀往他们贵霜帝国的原帝都,只需要夺回贵霜帝国的帝都,那么他韦苏提婆就可以宣布复国,凭着他在贵霜帝国之内的威望,或者可以号召得了贵霜帝国的民众依附他。到时,就是与汉军决战,彻底将汉军消灭在贵霜帝国或是将他们赶走的时候了。

当然,韦苏提婆也知道一点,现在,就是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方面,谁都不想先出兵去试探汉军的实力。谁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可是,又谁都知道他们现在也都得要主动进攻了,要不然,他们的结盟恐怕还真的难以再维持得太久。

而对于韦苏提婆来说,他的复国梦,就只能指望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的盟军了。他留在安息帝国还真的受够了,平时,不但两大帝国方面对他冷嘲热讽,连一些后来拉拢进来参与帝国盟军的一些小帝国及小部族的人,都对他这个贵霜帝国的皇帝冷嘲热讽,完全将他作为一个无能的反面教材来嘲笑。

随后,韦苏提婆又分析,认为帝国盟军方面的四百多万的大军,分布在巴基斯坦若长的防线上。那么汉军的军马,估计也是差不多的。如此也就是说,汉军的随便某一段印度河的防线上,都会有一定的军马驻守,但是,兵力绝对不会太多。

毕竟防线太长了,数千里之长。就算汉军的数百万大军全都在这印度河防线的东岸,那么分开驻守的话,就当作一千里的防线有一百万的军马,那么一百里左右的防线段当中,估计就只有那么十万的汉军人马。

这就意味着,他们完全有可能先从某一段河段,突破过去。只要帝国盟军方面,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就一定可以攻下一段河段,突击到对岸。

而韦苏提婆有过在汉军兵锋之下大败的经历,所以,他又提出,哪怕汉军就只有十万,他们也必须得要出动比汉军数倍的兵力,才有可能取胜。

因此,他建议,最好,他们帝国盟军方面,可以先调动约五十万的大军渡河突击。如此方有可能一举击败百里防线之内的十万汉军。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对岸站稳脚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