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九百零八章 训作

第九百零八章 训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军约有百万大军一起,将会在八月初出发。

殿堂内落针可闻,久久无人发言。

良久,一众老臣先跪下,接着便是所有的文武百官跪下,默默的跪伏着,再也没有人劝刘易勿要亲征的事。

皇后及一众妃子,虽然眼内幽怨,但还是默默的退返后宫。

刘易这次在朝堂上面对众臣及众妃劝谏勿要亲征的事儿,被史官记述进了大汉史策。另又被择录到大汉新民报去发表。

而这一编诗歌,亦让世人传诵,让为官者为政者引为训作。为官施政之时,他们都会先想一想,他们所施之政令,是否做到了公正。

“是啊,就是一个现实的写照,其实又何止是我们先帝时期?往上的大汉历史当中,先秦时期,战国时期,不都是如此?”刘易叹了一声道:“再往上,夏商周,春秋战国,莫不如此?而如此的结果是什么?一个朝代,由无到有,再到盛极而衰,到灭亡,再到另一外朝代的兴衰成败。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就好像是天意,天下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汉人先贤,早已经发出了这样的警示,早已经为我们治理天下的不足之处,或者是不公之处指了出来。但是历朝历代,又谁会注意呢?“刘易道:”因此,朕觉得,此编诗歌,可以作为我们大汉的训示之编。我们大汉朝廷,自上以下,都要牢记此编诗歌,引以为训。“

“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刘易重重的道。

“皇上……”

刘易举了举手,止住一些朝臣,继续道:“我们现在的大汉,已经不仅仅只是我们华夏本土,我们大军的征途,已经远达万里以上,一次远征,我们出动的军马数以百万来计。诸位又有没有想过,这些远征的将士,他们是来自多少个家庭?每一次远征,会有多少亲人送别自己的子弟,有多少家人分离?”

刘易本人,其实只是为了找一个借口亲征而已,没有想到居然会引起整个大汉官员的重视。

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吧。

此次朝会之后不久,刘易正式命名这支远征军为征西远征军。

七月中,刘易于西山军校点将台,拜徐晃为征西远征军的先锋大将,并授与先锋大旗,让其率二十万骑军,率先出发,经并州崖门关出关,再经朔方城,渡过黄河进入西北大漠,直奔新疆乌鲁木齐。

跟着左右路大军,由张辽及张合统率,时隔十天左右才动身,各率二十万大军,并负责押送由数十万青壮押送的无数物资前往乌鲁木齐。

“按你们所说,朕为天子,天下所有的一切,土地,人口,都是朕的。我们汉军,所远征所夺取的一切,亦都是朕的。而你们为朕夺取天下,为朕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百姓,辛苦劳作,全是为了朕。如此,你们却叫朕留在宫内享乐,乐享其成,心安理得的收获你们用热血和汗水换来的一切。如此,你们叫朕又如何安心?而你们,会否感到不公?我们的军士,我们的百姓,又会否感到不分?”

刘易目露精光,顿了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们又如何理解道德经中所言的这句话?”

这次,刘易没有待众臣回答,直接一字一句的道:“依朕的理解,那便是天地如何,那是自然,而圣人不仁,那就是人为。天地自然如何,万物如何,无人可改可逆。但是,若是人为,让世间不公,视百姓为刍狗,那么物极必反,便可逆可改。所以,如今我朝有大志向,欲使天下世界大同,传我大汉文明,那么,我身为大汉皇帝,又岂能不以身作则?数以百万计的大汉将士远赴海外域外,若有我这大汉皇帝一起亲征,便能堵天下悠悠之口,就不会让天下人感到不公,如此,方能够保持我们现在大汉上下,军民如一家的情形。”

“众卿想想,如今我们大汉发展的确良好,百姓对朝廷归心,而我朝百官,亦能做到奉公守己,爱民如子。但我们有如今的局面,是如何得来的?靠什么得来的?全靠我们满朝百官上下一心,一如既往的抱着一个为民请命的忠旨,让我们大汉从来都没有人发出对我们朝廷不满,没有什么感到不公。朕如今亲征,便是要给后世子弟一个榜样,身处高位者,不能让世人感到处事不公,凡事以身作则,方可让天下万民一心。”

“何况,朕所指的万民,已经不仅仅是指我们大汉华夏本土,亦已经包括了我们大汉兵锋所到,所统治地区的万民。皇帝坐在大汉中土皇宫,遥说他们是朕的子民,相比起朕亲自站在他们的面前对他们说他们同样是朕的子民来说,众卿认为,如此那一个情况更能让那些异族民众对我们大汉更有归属感?如果朕坐在皇宫,遥遥的对他们说他们是朕的子民,他们连朕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人见过,相比起来,他们是否会认为不公?不公,又如何能够获得他们的归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