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冷静的袁绍

第二百三十六章 冷静的袁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个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冀州的最南部地区,河内郡。

嗯,这个,说是袁绍的大后方,其实只是针对性来说的,实际,河内郡,才算得上是与新汉朝对持的最前方,而非大后方。

袁绍看到,现在,从冀州北部向自己攻来的新汉朝,应该是处于一个耐心等待给自己致命一击的机会。暂时,只要自己的大军严阵以待,不给他们机会,那么。一时半刻,这些新汉军。应该不能给予自己太大的威胁。

现在,刘易夺取了荆州,返回了洛阳,相信,刘易不久之后,必会亲来攻击自己。那么,如果刘易亲来,刘易又会如何攻击自己呢?

或者说,刘易又想要如何兵行险着,将自己一举击败呢?

袁绍的这种换位思考,却让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首先,新汉朝似乎从来都没有以较大的伤亡为代价换取胜利的往绩。就也是说,现在冀州北面攻来的新汉军,他们不管是如何攻击,出动多少军马攻击,自己都可以给予他们较大的损伤。何况,袁绍现在,有着双重防线,一是一众坚城的防线,二是从太行山脉汇流成河的黄河支流,其河横于这些坚城的后面,纵使新汉军可以夺取那些城镇,还得要面对这些河流的阻截。自己军可退回河道的另一边,与他们隔河对持。

袁绍想来想去,要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一个人性缺点呢?

还有,袁绍也看到了,新汉军已经历经过了无数大型的战争,动辄就是十万军马以上的战争,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但是,每一仗,新汉军的军马,损失甚微,新汉军总会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

为什么会这么样?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一支军队,为何总会打胜仗?并且还每一次胜利,都能够以最少的代价获得?

袁绍归结于两个字,还是冒险。

刘易,刘易所统率的军马,都善于冒险。似乎,这是刘易性格的延伸,就仿似,刘易似乎总会很有信心,总会预知知道发生什么事,然后,总能出人意料的,先人一步的做出最为适当的攻击。

如果自己是刘易,还会率军与赵云、太史慈等大将汇合么?很明显,自己怕是不会的,因为,现在新汉朝被阻,并不是他们兵力不足,又或者是战力不够的问题,是纯粹的地势问题。

袁绍几乎可以肯定,刘易应该不会率军从自己冀州的北部杀来,那样,会毫无意义。

那么,可让刘易向自己冒险性的进攻,会是怎么样呢?

其实,也不用袁绍如何猜测,因为,已经显而易见。

刘易若要灭自己,那么,在北部进攻不顺,或者说是不易,要牺牲太多的兵力方有可能突破自己的防线的情况之下。刘易怕唯有就是直接攻击自己的后方。

似乎,刘易就没有想过,万一他的冒险失败,那么就会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袁绍也看到,刘易也好,其军也好,他们除了冒险之外,亦非常有耐心,绝不会急于求胜。

就似现在,新汉军的攻击。稍有不顺,他们马上就会步步为营,摆出了一个向自己进攻的态势。却从来都没有攻城,或者说,都是在佯攻,并不是真正正式的攻城。往往,似乎都要等到最佳的时机,才会孤注一掷,一举而下。

这个。袁绍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初灭黑山张燕的时候,刘易是如何灭了黑山张燕的。居然是从山间的一条地下河道钻到山顶上去。说真的,那场仗,作主导的是刘易,如果换了是他袁绍。怕是绝对不敢那样的。

那么。现在了解清楚了刘易的行为方式,又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些缺点来给予刘易致命一击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