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六百四十九章 官渡之战(十)

第六百四十九章 官渡之战(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目的,高览只是带了七万人马先行,留下三万人马与刘备,让刘备护押着粮草随后跟进。(未完待续。。)

还有一点,延津的对岸就是官渡不错,可是官渡的对岸,却并非就只有延津,还有河内。嗯,不错,那就是河内。也就是说,袁绍只要夺取官渡,那么,袁绍的大军不仅仅只是从延津进入河南,还可以直接从河内出兵,如此,袁绍就可以做到源源不绝的出兵进入河南,不用再与曹操的军马在兖州争战,直取许都。

不过,要做到直捣曹操老巢,就必须要将曹操的兵马吸引到濮阳一带地区,夺取官渡则得先夺取延津,延津就是夺取官渡的一块踏脚板。

按沮授的意思,就是要摆开在清河或黄河主干道之前的濮阳地区与曹操大军决战的态势。让曹操的军马在两河的河岸布下重兵,这几乎上千里的防线,曹操的军马一旦铺陈在清河、黄河的防线的话,那么,到时候再集中兵力攻击其一点,直接攻击曹操的咽喉部位,那时候,就算曹操有所觉,也来不及在短时间之内集结回那些守防两河防线的军马了。如此,袁绍的主力大军,就可以直接攻取延津,趁曹操的大军来不及集结,再取官渡,得官渡之后,就可以直接从河内运送物资,支持袁绍的大军渡河进入河南地区,兵指陈留、许都。

袁绍听了沮授的献策,深以为然,觉得此计绝妙。

但让沮授几乎气爆血管的是,袁绍决定,马上让文丑率先锋军杀向延津,让刘备押运粮草辎重紧随文丑军前进,而他自己,决定明白返回黎阳,尽起大军,直接沿清河北岸西进,直接攻夺延津、官渡。

“主公,之前张合将军,可以说是以最快的速度攻杀到白马城的,渡过清河,仅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杀到了白马城下,可是,这一天一夜的时间,曹操便率了一军赶到了白马城,最后还让张合将军失败回来。”沮授说道:“主公,你可以想想看,高览将军,再率十万先锋去攻击白马城还有什么的意义?张合攻不下来,高览就一定可以?这几天过去了,曹操现在肯定有了更多的军队调到白马城了,现在我们再去攻打白马城,主公你觉得还有几成胜算?”

“这……”袁绍倒被沮授说得有点犹豫。毕竟这些他也能想象得到的,张合十万人马被曹操杀败了回来,如果再派十万军马前去。在曹操又极有可能拥有了更多的兵力在白马城的时候,自己这是送军队去送死?给曹操送人头?沮授问他说能有几成胜算,袁绍的心里还真的没一点底气。

“那、那依公与先生的意思呢?”袁绍现在还真的正视沮授的说话了。

“我的意思?”沮授道:“我的意思自然就是想请主公暂时不要急着出兵,先与曹操对持,等曹操露出破绽之后,我们再寻机出击,当然了。最主要的,就是利用我们息兵的这段时间,派人去调查清楚刘备的二弟关羽是否在曹操军中。如果证实张合当真是关羽所败,主公就先斩了刘备……”

“停!好了,不用再说了,怎么又说到了刘备的身上去?”袁绍听沮授似念念不忘要杀刘备的事。心头不禁一怒。不太想再听沮授说话。

袁绍现在,可是一刻都不想等了,他恨不能马上击败曹操,所以,他虽采取了沮授之策,但却没有按沮授的先决条件来进行。

这个,就是袁绍几乎要气死沮授的原因。因为,袁绍的大军如此挺进,其目标意图一下子就让曹操看穿了,曹操就可以在袁绍的大军赶到之前,就能做好防备,隔着黄河天险,袁绍还能如此轻易的渡河么?

原本,沮授是希望可以通过官渡打开一个可以击败曹操的突破口,可是,袁绍如此明目张胆的率军前去,那就等于是要逼曹操在官渡与他决战啊。在曹操有时间调集军马的情况之下,袁绍与曹操决战,这个胜败就真的没有太大把握了。

沮授被袁绍气得没话可说,知道再跟袁绍谈什么的计谋策略都等于是对牛弹琴,他一气之下,再次拂袖而去,这也是沮授最后一次为袁绍谋策了。

而袁绍自以为得计,在邺城过了一夜,第二天就马上赶去邺城,而先离开邺城一步的高览,在又接到了袁绍新的命令后,早已经从黎点起十万军马为先锋出发了。

“好,那不说刘备。”沮授知道现在再说这个已经没用,袁绍根本就听不进耳去,只好说道:“主公现在,宜先摆出一付渡清河进攻白马城的态势,吸引曹操的军马向白马城集结,然后,我们再沿清河上游挺进。直接从清河北岸越过白马城,趁曹操不备。再渡过清河,直接攻击白马城西部的延津。只要夺取延津,我们便可以直接渡过黄河,进占官渡。只要夺下官渡,呵呵,大局已定,曹操必败。”

之前说过,濮阳、白马城等一带地区,是黄河主干道及黄河分支故道清河之间夹住的一块土地,宽达百多两百里,长达千余里直达渤海的一块长条形的区域。

而在这块地形的顶端,就是延津。袁绍军只要夺得了延津,那么就完全可以不用再理会濮阳及白马城,甚至都不用理会兖州,直接就可以从延津渡河,攻击官渡。

官渡是在河南,与延津隔河对望。

官渡往南不远,就是陈留了,再不远,便是曹操的心脏许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