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六百零三章 讨曹檄文

第六百零三章 讨曹檄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此,郑玄急啊,尤其是陈琳的讨曹檄文一出,同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恐怕在声词上都会声援陈琳所书的这一遍讨曹檄文。如果孔融在许都言词不当,惹恼了曹操,那也是必死无疑啊。

……

一遍讨曹檄文,写得洋洋洒洒,檄文开宗明义点出大秦王朝权倾朝野的赵高能够指鹿为马式的乱政,却逃离不了“望夷之败,祖宗焚灭”的下场;吕雉在刘邦死后无可阻逆的将“非刘姓不封王”昭告扔进爪哇国,将吕氏家族推上权利的顶峰,结局只能是“绛侯朱虚兴兵愤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一针见血的隐喻曹操为非作歹的下场,赵高、吕雉的昨天就是曹操的明天。

陈琳淋漓尽致的发挥文人骂人的高超艺术,把曹操祖孙三代的劣迹斑斑昭然若揭,尤其轻描淡写出曹操乃宦官后代,这让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让曹操无限自卑的污点不经意间被放大透明起来,真正让曹操品尝到疮上撒盐的切肤之耻之痛。

反正,一遍讨曹檄文,把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把曹操几乎说成了妖。

讨曹檄文一出,就代表着袁绍与曹操,终于正式撕破了脸皮,从此就由儿时的好友,走向了敌对的道路上。亦从讨曹檄文公布的这一刻起,曹操与袁绍,就势成水火,不死不休的局势。

“公则,那就由你来写这遍讨曹檄文吧。”袁绍再对郭图道。

“呵呵,主公。若论行文论书,说起文采文笔来,有一人要比郭某好得多了。”郭图摇头笑道。

“哦?是谁?”

“陈琳陈孔璋,‘建安七子’之一。曾为先朝何进大将军的主薄,现正为主公幕僚,主公何不请他书写一封讨曹檄文?”郭图推荐道。

“哦?公则不说,某还真的忘了,还不快快有请陈琳先生!”袁绍宣道。

而在邺城的郑玄,他在得知刘备居然私自公布了皇帝血诏,亦被刘备这样不地道的做法弄得心头有点又惊又怒。

不为什么,就为刘备在公布皇帝血诏的时候说的,曹操所把持的那个朝廷,有不少朝臣已经联名血誓,欲除去曹操,与他刘备里应外合的话。

刘备这么说,那就不等于是告诉曹操,让曹操知道朝廷有人要反他?如此一来,那些准备反曹的朝臣,岂不是危险?

这丫的,你要声讨曹操就声讨曹操好了,为何要将那些朝臣拖下水?

当然,那些朝臣的死活,郑玄也顾不了这么多,可是,他的弟子孔融却不能不顾啊。孔融投靠曹操,时间虽然不久,可是,深知自己弟子性情的郑玄,他就担心孔融一到许都,就会被那些准备反曹操的人拉拢了过去,以孔融的性情,极有可能与那些人一拍即合,如果让曹操查了出来,那孔融必死无疑。

陈琳果然不负袁绍所望,为袁绍书写了一封讨曹檄文,此檄文一出,直接让曹操吐血三升,要比刘备的皇帝血诏更让曹操感到摧心。

陈琳檄文如下: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古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斋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