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刺明 > 第775章 高起潜的鸿门宴?

第775章 高起潜的鸿门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个吴三桂,果然有意思。他知道自己需要蒙古人的战马,便主动的想和自己搞好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张准是毫不讳言的。事实上,张准不但需要蒙古人的战马,甚至还想直接从蒙古人里面组织雇佣兵。汉人的骑马功夫,需要太多的时间来训练,成本很高。相反的,要是雇佣蒙古人,成本就要低多了。

唯一的可能,就是投靠虎贲军。但是,这个决定,太难下了。高起潜很清楚,张准是不会要他这样的阉人的,一旦离开了崇祯皇帝,他什么都不是。为此,他必须得对崇祯皇帝千依百顺,崇祯叫他撤退,哪怕他有万千的委屈,都得乖乖的撤退。

对于吴三桂等人来说,顾忌的则是均田令的影响。他们这些当官的,积累起来的田产,那是相当不少的。好像吴三桂的名下,至少有三四千亩的田地。要他将这些田地都分给其他人,他的确不愿意。不到最后一步,他是不愿意投靠张准的。

吴三桂沉默片刻,不敢要求张准更改均田令的规定,只好转了话题说道:“高公公和大人的生意……”

张准不假思索的说道:“继续啊”

之前和高起潜的生意,利润还真是不错。京师被围困以后,物价飞涨,对于红薯、玉米等杂粮,也是相当的欢迎。铁鹞子等人,在山东以相当低的价格,大量的收购红薯、玉米,然后贩卖给高起潜,从中赚取差额,短短的时间,居然就有了十几万两银子紧张,把个铁鹞子都吓坏了。这么多的银子,他十辈子都没见过啊

又是高起潜的私产

也不知道,高起潜等人,这些年在辽东,到底置办了多少的私产。大明帝国八成以上的财政收入,都变成了军费。而军费当中,又有至少六成以上被投放在了辽东军团。可以说,朝廷有差不多一般的财政收入,都被辽东军团抢走了。他们这些辽东军团高层的蛀虫,想要不发达都不行。

这次大军移防,高起潜的私产,肯定要全部从辽东搬走。不知道这个太监头子的私产,到底要多少辆马车才能全部运走?想到白花花的银两,张准就忍不住琢磨一下,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辽东监军大人,将家产都留在辽东,交给虎贲军自己支配。

高起潜有部分的私产是带不走的,比如说田地。他在锦州关外的田地,没有多少。但是,山海关以内,永平府辖境内的田地,就有相当数量是属于高起潜私人的。其实,永平府辖下的田地,早就被辽东军的高层霸占光了,生活在那里的军户,全部都是上级军官的佃户而已。

诏令既然要张准镇守辽东,那么,永平府自然也就是张准的辖下了。这里的一切田地,当然要交给张准来处置。他们担心,张准的均田令大杀器一举,那些军户立刻就会跟随张准起来造反。谁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呢?

如此巨额的利润,张准当然不愿意放弃,哪怕是高起潜移防了,双方的生意,还是要继续维持。相信高起潜那边,同样是如此吧。这位监军大人,捞钱的本领,的确是令人叹为观止。

吴三桂欲言又止。

张准随口问道:“怎么?有什么为难的问题吗?”

吴三桂慢慢的说道:“大人要不要和蒙古人建立一些关系?”

张准眼神微微一亮。

辽东军团管辖的地区比较特别,主力是招募来的战兵,军户的数量同样不少。整个辽东辖区,总共有二十六个卫,一百多个千户所,军户最多的时候,曾经有十几万。加上余丁和家眷之类的,绝对超过五十万人。这些军户,就是辽东汉人的主要来源。

鞑子相继占领了沈阳、辽阳、广宁以后,这些军户,除了被鞑子掳走的,其他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永平府,集中在抚宁卫、山海卫、开平屯卫、宁远卫、广宁卫、义州卫等地。其中,数量最多的,乃是广宁卫。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这是不可能的,均田令必须执行。”

吴三桂最后的一丝丝希望破灭,情不自禁的有些泄气。其实,吴三桂的大部分田产,也都在辽东。现在,朝廷要他们从辽东撤走,他们的确不愿意。可是,诏令已经下来了,他们不愿意也不行。除非,是他们跟着起来造反。

在锦州造反,那可不是一个好的思路。要是在以前,还说可以不要脸,投靠鞑子,依靠鞑子的力量生存。现在,连鞑子都没的投靠了。眼看鞑子都被虎贲军揍得不成样子了,这个时候还去投靠鞑子,那不是自己找死吗?投靠蒙古人同样是不靠谱。蒙古人的实力,比鞑子还不如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