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之激情岁月 > 第三百零一章:填海造地

第三百零一章:填海造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就让人很闹心,人都有好奇心,李抗战这么吊着他们的胃口,可他们又不能强迫人家说。

“加上,观塘肯定是要大力开发的,我们也算借这一股东风。”

李抗战:“是很不错,但最终还是要看地皮的价格。”

保雨港:“贵不了,观塘还有很多荒凉地带。”

李抗战:“不怕荒凉。”

“只要我们通水通电,修桥铺路,能通车,就不怕没人来。”

当时观塘一带建立了一个官方盐场,并由盐官主理,是当时东莞县内四大盐场之一。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官富场产盐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废置,后来因盐产量回升才恢复设置。

元朝时期,被改为官富巡司,于明朝时则被改为官富巡检司。

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济位于台湾的郑成功政权,因此实行迁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内地迁界五十里,盐场亦因而被废置。”

“1950年之前,观塘一带颇为荒芜,只有一些石油油鼓及垃圾堆填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港的工业急速发展,荃湾和牛头角两个工厂区已经饱和。

“到时候搞几项惠民工程,医院,学校,加上商业区,房价就算没有市中心的贵,也会有得赚。”

“再说了,咱们是移山填海,填海造地,这可是惠民工程,上面只会象征性的收取一点。”

“最重要的是人口,如何让人员流通,甚至是留住人。”

李抗战很自信的笑道:“我有办法引流,甚至留住这些人。”

只是他们很想知道李抗战用的什么办法,可是李抗战却不肯说下去了。

1954年,香江于观塘对出海面展开填海工程,填海140英亩,并于1957年完成。

填海土地,即观塘南部,作为工业发展用途,观塘北部则发展为住宅区。

初时,观塘工业区只设有架空电线,1960年才改为地底电线。

1960年7月,香江公布有关观塘区发展的综合性蓝图,其中于观塘划出14英亩的土地建立商业区,使观塘成为观塘区的中心地带。

我们看好观塘也是因为,观塘如今有水,有电,到时候只要接水管,走电缆,就能解决这两项民生问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